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通信新闻

国际电联160年丨国际通信沧桑巨变 中国力量崛起东方

时间:2025-05-17 10:32:28

1.png

 

都市白领借助高速网络处理商务,偏远山村的孩子通过网络课程汲取知识,工厂的机械臂基于5G网络实现自动化生产,茫茫大海中的巨轮依托卫星通信获取最新的海图指导……数字化时代,各类主体正享受着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裨益。这些,与160年前的今天密不可分。1865年5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的前身——国际电报联盟在巴黎成立。160年来,作为联合国负责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专门机构,国际电联始终站在技术革命的前沿,引领全球信息通信业的发展方向,助力催生出一个磅礴的数字化时代。作为国际电联的理事国,中国为全球信息通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日起,本报推出特别专栏,穿越时光,回溯过往,记录中国参与国际电联工作的光辉历程,展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迸发出的蓬勃力量。敬请关注。

1865年5月17日,20个创始成员国在法国巴黎签署《国际电报公约》,国际电信联盟前身——国际电报联盟宣告成立。1934年1月1日,国际电报联盟正式更名为国际电信联盟(ITU,以下简称国际电联)。
 
2.png
 
作为联合国负责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专门机构,国际电联始终站在技术革命的前沿,引领和见证了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迭代演进,推动了全球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公平、合理、经济、高效利用,为人类搭建起跨越时空的数字桥梁。经过160年的不断发展,国际电联已拥有194个成员国,1000多个部门成员、部门准成员和学术成员,成为联合国系统历史最悠久的专门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72年恢复在国际电联合法席位后,长期担任理事国,始终以创新为支点,以建设性姿态深度参与国际电联工作,主导制定多个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加快信息通信技术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积极推动5G形成全球协调一致频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得国际频率协调地位;不断加强与各国合作,为发展中国家铺就信息化发展快车道,以数字共生实践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智慧。中国参与国际电联工作的历程,生动描绘了一幅奋起追赶、携手发展的恢宏画卷。
 
从“3S”到“3S”
东方大国觉醒
 
作为最早一批参与国际电联工作的人,原信息产业部外事司副司长瞿文初谈起过往依然感慨,几十年间,沧桑巨变。

我国自1973年起派员参与国际电联活动。彼时,我国通信基础薄弱,技术人才缺乏,外语水平欠缺,与国际通信业差距明显。中国代表团的参会状态一度被自嘲为“3S”,即smile(微笑),silence(沉默),simple(单纯)。原邮电部领导高度重视,下定决心改变,在外事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开办英语强化班,同时选拔一大批适应国际工作要求的青年专家赴外深造,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国际电联秘书长的赵厚麟;对照国际电联会议议程组织对口研究活动并成立研究组;鼓励各单位向国际电联提交文稿和建议提案;建立涉外人才库等。

中国人才逐步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更多中国声音开始为世界所听到、接纳。旧的“3S”形象逐步被新的“3S”取代,变成了smile(微笑),specialized(专业),socializing(善于沟通)。

在老一辈通信人眼中,加入国际电联对我国通信事业发展至关重要,造就了一批年轻有为、紧跟国际形势的人才,学习了大量国外宝贵经验,加快了国内信息通信技术和应用创新的进程。
 
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杨泽民对记者表示,中国信息通信发展切切实实得益于参与国际电联工作,在电信标准、电信教程、测试实验室、认证机构、IPTV和NGN发展等方面,都学习借鉴了很多国际成功经验,使得中国通信业大踏步进入快速发展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力,逐步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大国。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标准贡献居首
 
20世纪70年代,我国信息通信事业底子薄弱,发达国家电信市场领先明显,我国最初完全是以跟随者姿态“仰视”西方发达国家。

原信息产业部外事司司长赵新通对一件事感触很深。1973年,我国某研究所研制一款同轴电缆,却始终无法解决电缆被雷击穿的问题,最终请教了国际电联专家,对参数稍作修改即成功解决。“很多时候,国际专家的一句话就能帮我们解决大难题,参加国际电联工作对我国通信技术提升帮助很大。”

知弱而图强。我国信息通信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国内科技力量,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2000年,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标准通过国际电联审核,成为全球3G标准之一,实现3G时代国际标准“零”的突破。2012年,我国提出的TD-LTE标准通过国际电联审核,成为全球4G标准之一,实现4G时代与西方并跑。近年来,我国在5G国际标准和产业发展上领跑世界。国际电联上一研究周期(2022-2024),我国主导推动国际电联发布国际标准达447项,占同期国际电联发布标准总数的40%以上,居各国之首。

此外,国际电联中国学术成员单位数量近10年来取得快速增长,目前已达到50家,跃居各国首位。

我国通信业已经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进入领跑阶段。中国力量正深度参与国际信息通信技术标准制定,为全球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从学生到专家
人才贡献显著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伴随通信大国崛起的,还有人才的兴盛。

中国移动原总工程师李默芳始终记得最初参与国际电联工作的艰难:“我是学俄语的,开始最大的困难是语言。每天利用碎片时间自学英语,不会就查字典,硬是靠着‘啃’字典慢慢看懂了国际文件。”

正是靠着一代代通信人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我国人才在国际电联的舞台上快速成长,脱颖而出。自1994年起,我国连续在八届国际电联全权代表大会参与选任官员或无线电规则委员会(RRB)委员竞选工作,全部取得成功。

1994年,朱三保成功当选首届RRB委员。1998年,赵厚麟以压倒性优势成为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局首位非欧洲籍主任,改变了一直由西方发达国家人士占据国际电联领导层的格局。2014年,赵厚麟高票当选国际电联秘书长,成为国际电联150年历史上首位中国籍秘书长。2022年,程建军当选新一届RRB委员。
 
同时,我国不断加强专家队伍培养。研究机构、电信运营企业、航天研制单位、卫星操作者、设备制造商以及国防、交通、民航、气象等部门持续参与国际电联工作,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专家队伍。目前,我国共有25名专家在国际电联总秘书处和三大部门下设的33个顾问组、工作组或研究组担任主席或副主席职位。
 
从受益到回馈
携手实现共赢
 
现年90岁的原邮电部副部长朱高峰依然清晰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在印度访问时的一幕。印度电信部长听闻当时中国全年的电话装机量达到700万部后,大为震惊,感叹中国电信业发展之快。朱高峰告诉记者,这和我国改革开放后积极参与国际电联的相关工作有很大关系。

1978年,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总数只有192.54万户。截至2025年3月末,我国5G用户达到10.68亿户,千兆宽带用户达2.18亿户,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通信网络设施。我国通信业发展步伐之快、成就之大,有目共睹。

饮水思源,缘木思本。作为受益者,中国不忘回馈国际社会,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深化与国际电联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与国际电联签署合作协议,利用中方捐款支持发展中国家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活动,已在人工智能、无线电频谱管理、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开展多个合作项目。2023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分别入选国际电联“数字化发展创新创业联盟加速中心”全球和区域加速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成为国际电联首批学院培训中心之一,为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数字连接、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160年,国际电联从电报时代走来,大步迈入数字时代,其走过的恰是一部人类信息通信文明的微缩史。未来,面对智能革命的大潮,面对数字鸿沟的挑战,国际电联依然重任在肩:要成为通信技术创新的推动者,推进6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国际合作;也要化身“桥梁”,让技术红利真正跨越“数字鸿沟”,惠及全人类。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也将大步前行,贡献智慧和力量,让信息通信之光更加璀璨,照亮人类前行的科技之路。

 



  来源:人民邮电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网络电信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资讯
可持续 向未来!亨通光电荣登《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
可持续 向未来!亨通光
全球化布局再添彩!烽火通信泰国OPTISEN光纤光缆产业基地正式投产
全球化布局再添彩!烽火
“中天39”苍南项目告捷!创海上风电施工新标杆
“中天39”苍南项目告
烽火通信参展GITEX AFRICA 2025  为非洲大陆注入数智活力
烽火通信参展GITEX 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