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市场前景

电信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12-08-27 15:21:54
 
        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世界人口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管理、交通拥堵、环境保护、安全等诸多问题,是每个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并需要统筹规划的问题。城市发展中的困境需要“智慧城市”等新的手段来解决。智慧城市是在现有城市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管理更安全、更高效、随时响应和智能化。
  智慧城市不是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的简单升级,而是通过构建以政府、企业、市民为三大主体的交互、共享信息平台,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捷、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达到可感可视的安全、触手可及的便捷、实时协同的高效、和谐健康绿色的目标。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表现。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度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从发展过程上看,智慧城市是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并逐步实现产业、生活和公共服务三大核心领域的信息数字平台建设。在搭建好软、硬件平台后,政府投资拉动,进行示范和深化应用,以点带面,并与居民需求相结合,最终实现智慧城市的全面发展和不断完善。
  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秉承构建精细智能的城市运行管理理念,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包含以下内容:加强人口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加快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广网上办公,逐步实现零距离办事和零跑路服务;建设和完善新一代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着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构建网格化管理服务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加快无线物联网专网和无线宽带专网等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
      电信企业的机遇
      市场发展潜力大
  物联网对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把物联网作为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许多行业部门将物联网应用作为推动本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支持。物联网正在逐步成为社会资金投资的热点。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应用的综合载体,最能体现技术与应用的融合,也容易集中展现应用后的效果,示范带动作用大。因此,智慧城市建设成为许多省市政府关注的重点和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
  通信设施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的发展必然为电信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电信企业要抓住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为物联网的全面发展做出特殊贡献。
        智慧城市应用需求紧迫
  中国城市化进程相当迅速,到2011年末城市人口占比已超过50%,每个城市管理者都将面临人口膨胀过快、可配置的资源有限、城市运转的规模越来越大等问题。为了维系城市高效、节能、可持续的发展,在城市管理之中引入信息技术已成为共识。
  物联网技术把市政传统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增加感知、交互、智能判断、协同运作等能力,使得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具备信息化能力,实现对城市的智能控制和智慧管理。另一方面,城市管理的刚性需求为物联网提供了示范应用的最佳实践场地,也提供了最初的市场环境。
  电信企业必须从智慧城市的视角,去审视原有通信设施是否能够适应新的需求,积极探索与网络相关的各种应用,从而开拓出新的业务和产品。
         信息新技术提供技术保障
  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IPv6等一大批信息新技术走向实用阶段,业内有专家认为第三次信息化浪潮已经到来。智慧城市应用的关键技术,包括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嵌入式软件、智能识别技术等也有了阶段性的进展,可以说智慧城市应用项目多数可通过上述技术得到保证。
  电信企业要结合本企业的技术特征和发展战略,汲取新技术,创造新产品,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电信企业找到转型突破点
  通信行业经过2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进入了新的转型期。随着技术进步、业务融合、产品形态的变化,通信产业链中的各类企业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设备制造商、运营商、集成商的业务界限逐渐模糊,相互渗透。产业链的重新组合迫使众多企业面临新的选择,需要寻找新的技术与业务的突破点。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景及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度,使很多企业看到了机遇,并投入资源,参于其中的研发、建设、运营。
        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关键技术与高端产品相对落后
  物联网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仍然受制于国外发达国家。特别是在智能传感器、RFID、智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嵌入式软件等方面,研发水平相对落后,集成电路芯片有80%以上依靠进口,在海量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核心芯片、中间件等方面缺乏核心技术。然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一点也不低于国外的要求,现有技术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差异,增加了项目实施的难度和成本。
         尚无规范的顶层设计标准
  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初期,一个城市一个想法,一个承包商一套解决方案,目前尚无统一的顶层架构设计,出现了同类项目重复开发、新建项目形成新的信息孤岛的情况。城市的基础数据不能统一管理、共享使用,就无法发挥信息融合的综合效应。
  没有标准还造成产业规模小、分布散,产业链不完整,缺乏拥有系统集成能力和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及大型服务商。这种标准制订相对滞后的情况,制约了我国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
         国家级示范项目尚未形成
  智慧城市建设是从基层开始做起,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内容和需求,其解决方案个性化内容多,可复制性差。可是,从全国城市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来看,信息的使用一定要有共性的需要、行业的纵向管理要求、区域的横向沟通要求,这是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面对的条、块结合的关键点,需要国家层面通过国字号的示范项目去解决。否则,单一城市、局部区域方案不仅带有局限性,甚至会产生推倒重干的可能。
  如信息安全就有这样的问题,在安全问题尚未较好解决的情况下,大规模推广应用物联网,必将面临潜在的信息和经济安全威胁。
         电信企业的对策
         有针对性地拓展原有业务领域
  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使我们看到电信企业可做的事情很多,要抓住机遇在原有领域内有针对性地向外拓展。如中国电信提出的企业“新三者”论,即“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服务平台的提供者、内容与应用开发的参与者”,就是角色变化的最好例证。
  用“新三者”衡量中国电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就是:(1)提供传感器或RFID终端与系统连接的通道,通道可管理,质量有保障;(2)提供基于M2M技术的物联网综合能力服务平台,平台面向广大开发者和应用者;(3)参与重点行业的应用项目开发,经过前一段时间的锻炼,中国电信已掌握了一些关键技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应用集成创新
  电信企业抓住智慧城市建设的机会,集中多方资源,协同开展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为完善物联网技术体系发挥作用,也使企业由此迈入技术领先者行列。“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与通信网有关的关键技术是:“适用于物联网的新型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节点的研发,支持自感知、自配置、自修复、自管理的传感网组网和管理技术的研究,推动适用于固定、移动、有线、无线的多层次物联网组网技术。”
  还有与服务平台有关的处理技术,包括“适用于物联网的海量信息存储和处理,以及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的研究,数据库、系统软件、中间件等技术,软硬件操作界面等基础软件”,这些技术是电信企业进入物联网领域后必须关注和掌握的技术。
        打造为智慧城市服务的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市民能否感受到物联网带来的好处,关键在于其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而服务的能力就体现在平台的设计、建设以及运营管理水平。电信企业有平台运营经验,应积极参与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抢占物联网服务领域的先机。参考国外物联网运营公司的经验,电信企业在建设平台时,无论专业或公共服务平台都要明确需求,细化功能,在平台设计之初就应该把服务手段和用户体验作为重要指标考虑进去。
  信息安全保障也应看成平台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并完善智慧城市的安全保障体系,让用户用得放心。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方法和手段应深化为用户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标准。
         关注和参与标准体系的制订
  物联网由于标准体系建设滞后而制约了其发展,因此我国非常重视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在2012年会公布总体框架和部分领域的标准。在标准体系框架中,我国“全面梳理感知技术、网络通信、应用服务及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国内外相关标准,做好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层次分明的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明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急需标准和重点标准。”
  物联网标识和解析、应用接口、数据格式、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等基础共性标准的发布,将推进智能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RFID、传感器网络、M2M、服务支撑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国家开展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具体可面向重点行业需求,依托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以应用示范带动标准研制和推广的机制。
  通信企业都十分重视标准,有了标准才能互联互通,有了标准才能规模化生产。有能力的企业参加标准制定工作,无能力的企业也要跟踪进展,避免走弯路。
         主动参加应用示范工程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强调,要“加快推进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初期,示范工程对标准的形成、关键技术的研发、系统的验证、运营模式的检验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大面积推广物联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电信企业应把示范工程看成自己进入智慧城市的一把钥匙,积极参与建设。项目成功了,城门也就打开了,拓展新领域的战略也就成功了。电信企业参与示范工程要结合本企业的特点,不能把战线拉得太长,应选择国家重点推行的行业或领域,以获取资源和支持。如经济运行中的重点行业、工业、农业、流通业等,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领域的交通、电力、环保等,面向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
        中国电信的典型应用
        智能农业——支持现代农业从机械化向精准化、智能化发展
  中国电信智能农业应用以农业设施的智能平台监管为核心,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数据采集、视频监测和控制系统,实现对大棚的光照、温度、水分等进行实时监控,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互联网电脑或者手机上。农技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就能够对大棚喷灌、卷帘通风等实行远程自动化操控。该系统还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海量的存储和数据挖掘分析,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中国电信的智能农业可以实现一部手机搞定大棚蔬菜种植;一点鼠标,农技知识随时浏览;一通电话,农产品交易轻松实现……
  目前,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温室大棚管理、农机具管理、粮食仓储、水利灌溉和农产品溯源等方面。此外,在牛奶采集方面,物联网可为奶农提供准确及时的资讯服务,实现奶制品流通领域的有效监管,切实保持食品安全趋势的总体稳定,深受奶农的欢迎。中国电信已在江苏、湖南、黑龙江、甘肃等省实现智能农业的规模运营。
         智能交通——支持路与车、人与车、人与路的信息化
  中国电信智能交通应用是整合GPS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服务技术、3G通信技术、车载技术等多种物联网技术和信息资源的系统平台,可提供手机支付、综合智能调度、无线车载视频监控、车辆定位管理、运营分析、公众交通信息发布等应用服务。目前,智能交通已率先在江苏、山西、山东、云南等地成功应用,包括在“二客一危”车辆、公交车辆、特种车辆、校车等都已应用,通过智能车载终端、全球眼视频监控,结合3G、GPS、GIS技术,对车辆运行状态、车内环境、运行轨迹等内容,进行远程监控、调度和管理。
  还有智能停车位管理应用,市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实时了解目的地车位情况,选择出行方式和道路,从而减少能耗和碳排放,中国电信已在东莞市有了相应的应用。另外,车联网以导航、车辆安全为核心,用人工服务结合车载终端和手机客户端等多种界面,提供针对汽车驾乘人员的导航、安全、资讯、通信、娱乐等一体化的综合信息服务。车联网已进行规模推广,如上海电信的On-star业务的用户已达到了42万。
         智能安防——支持环境安全从看得见向智能识别分析发展
  中国电信“全球眼”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是基于宽带网的图像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新型业务。“全球眼”摄像头作为传感器视频采集终端,将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跨区域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为各行业的管理决策者提供了全新的、直观的、扩大视觉和听觉范围的管理工具,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绩效,比其它传感器具有更直观、更真实、更实时的特性。
  截至2011年底,中国电信在全国31个省市已有近70万个监控点,除了作为视频采集、传输与决策的依据外,智能型的“全球眼”更是在安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视频的智能人脸识别、移动物体检测、远程测距等智能化应用,还将进一步扩大研究与应用的范围。
  面向未来,中国电信将借助各地建设智慧城市、推进经济转型的契机,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引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确保中国电信在电信行业的领先地位,抢占智慧城市的战略制高点,为“十二•五”全业务规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网络电信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资讯
《网络电信》微杂志——2024年12月刊
《网络电信》微杂志—
《网络电信》微杂志——2024年光通信竞争力报告(摘要版)
《网络电信》微杂志—
亨通受邀亮相2024年南网技术论坛,助力能源电力行业创新发展
亨通受邀亮相2024年南
中天科技获颁2024中国移动优秀供应商(A级)等三项荣誉
中天科技获颁2024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