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毕节电信系统,周琼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他凭借精湛的业务技能,在2000年被评为毕节地区先进生产工作者,2004年全省电信技术大比武中代表地区参赛获奖;他千锤百炼地努力工作,在2009年被中共毕节地直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荣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然而,更让人们无法忘记的,却是他用30载春秋谱写的电信情结和默默助人的感人情怀。201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他荣获了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他又被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三十年来,周琼进行着不眠不休的工作接力
1983年12月,周琼从云南边防某部退伍,1984年来到地区邮电局,分配到威宁长途电信线务段(后改为干线光缆维护段)工作,一干就是31年。
参加工作后,周琼一直保持着军人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作风。记得有一天,他刚从毕节出差回到威宁线务段。当推开办公室大门,听到电话铃声响起时,当了解到光缆出现问题了,周琼火速进入仓库准备抢修器具材料,同时联系相关部门和同事准备抢修光缆。在他和同事的迅速行动下,使得一次光缆故障得到了及时抢通,保障了涉及区域的通信畅通。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个说话快、走路快、做事快、甚至吃饭也快的工作铁人……
2008年年初,一场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席卷了中国南方大地,素有“草海明珠”之称的威宁也未能幸免。灾情就是命令!周琼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凝冻、保通信”一线。他带领身边的同事,在恶劣环境中完成了各类光缆障碍应急抢修230余次,确保了西南地区威宁境内一、二干光缆的安全运行。他因此获得了当年全区“抗凝冻、保民生”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抗凝救灾先进个人”等称号。
2010年,周琼受命挑起了一、二干光缆线路标准化整治的重担。他积极思索,带领身边同事加班加点、以一当十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了一、二干光缆标准化整治270公里,并通过了全省专家组成员的验收。由于整治效果最佳,其做法和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当年,通过他与同事的艰苦努力,还取得了威宁境内一、二干光缆全年无障碍的好成绩。
三十年来,周琼坚持着不离不弃的爱心长跑
1997年,周琼相继资助两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业;1998年,他和妻子收留路边弃婴,挽救了一个可怜的小生命,小女孩在周家得到了无尽的温暖。
周琼负责干线光缆的技术维护工作,承担威宁、赫章两县电信公司光缆的抢修任务。他的工作岗位在野外,在夜深人静时,在凛冽寒风中。但他又是那样的引人注目,在他工作的半径内,方圆30公里,到处都是他的熟人。光缆割接一般都在零点以后进行,威宁的昼夜温差非常大,但乡亲们会以特殊的方式关爱周琼。他们往往会在深更半夜来到周琼身边,在允许的范围以外,烧一堆旺火,烤几个洋芋,为他驱赶袭人的寒意。周琼为什么有这么好的人缘呢?这得从他的野窝坪“干孙子”说起。
野窝坪村一带过去是工作的难点,群众对光缆抢修工作不支持,光缆往地里暂时放一下,个别农民都要收钱。虽然周琼每月都要徒步巡查两次光缆,但他深知,得不到群众的支持,纵然自己有三头六臂,也做不好工作。于是他主动与寨子里的农民交朋友,把他们当亲人,为他们分忧解难。一次割接结束后,周琼发现一个农民蹲在路边,看上去十分虚弱。原来这个农民拉肚子脱水,没有钱买药。周琼赶紧从城里药店买了药物第二天给他送去。一个农民的脚出汗很臭,周琼便从城里捎了十双防臭鞋垫送给他。周琼对村民们亲,村民们对他也亲。
野窝坪村有一个村干部,在群众中很有威信。看到周琼为人厚道,硬要让周琼认他的孙子为“干孙子”。每一次进寨子,周琼总忘不了给“干孙子”一家带些实用的礼物,如茶叶、白糖、菜油等。2003年,老村干想安装一部电话,又一时捉襟见肘,拿不出钱来。周琼知道后,找人给他们优惠,自己还帮忙先垫付安装款。老村干一家被周琼的诚意所感动,主动协助他的工作。有时候光缆标识被破坏,他们一家主动帮着恢复,发现问题及时打电话通知他。在老村干一家的带动下,其他村民也改变了态度,不再出难题。为了感谢老村干一家,周琼每月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80元给他们作劳务费,这一“义举”已持续了多年。去年春节,老村干去世,他的儿子继承父亲的遗愿,继续帮助周琼维护光缆。
虽然周琼在寨子里只认了一个“干孙子”,但所有的孩子他都关心。2005年9月,野窝坪遭受冰雹袭击,许多农户颗粒无收。有一天,周琼到寨子里进行护线宣传,正在一农户家中拉家常,突然跑进来一个10多岁的小男孩,周琼见他十分聪明,便问他读几年级了?男孩摇了摇头,说家里遭了灾,连饭都吃不起,哪有钱读书。周琼一听,急了,立即拿出100元让孩子去报名。一走进寨子,周琼最关心的是谁家孩子没钱上学,谁家孩子没有学习用具。当周琼看见有的孩子铅笔用得很短,他会立即拿出50元或者100元给孩子买文具。据周琼的同事回忆,这样的情节在周琼走村串寨时,曾重复了无数次。
三十年来,周琼和妻子在爱心长跑中并肩支撑
在捐资助学中,周琼一甩手就是数百元;在救助弃婴的行动中,他们一家更是毫不含糊。不知情的人也许会认为周琼是“大款”,其实他只是一个月收入1000多元的普通电信职工;他的妻子在一家集体单位工作,2003年就下岗了,现在单位每月只发500元基本生活费。他们每月不多的工资,要负责一家四口的吃穿,要给两个孩子存保险,还要考虑人际往来,最后所剩无几。因为收养弃婴,2001年的一天,一群人冲进周家,要他们交社会抚养费,周琼称,孩子与他没有血缘关系,那群人不理会他,一个劲劝他把“爱心”献到底,由于怕孩子受到惊吓,夫妻俩只好交了6000元的社会抚养费。近10年来,在爱心长跑的旅程中,周琼花了多少钱,已无从计数。在这个并不宽裕的家庭里,这些钱是如何省出来的呢?走进周琼的家,问题就有了答案。当笔者来到周琼家里时,发现家里没有什么昂贵的家具、电器,一台老式冰箱已超期服务许多年。
三十年来,周琼在风霜雨雪的洗涤中,两鬓已见斑白。他依然拼命地努力工作,默默地开展自己的爱心长跑,留给他的却是内心的坦然。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