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中组部正式宣布工信部副部长尚冰接任中国移动董事长,中国移动现董事长奚国华退休;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职务对调。
鉴于三大运营商特殊的市场地位、日趋增加的市场压力,以及近期国企改革提速的大背景,这三位新主帅的闯关之旅自然备受关注。业绩压力能否化解?改革未竟之业何去何从?多重大考有待他们给出答案。
中移动尚冰:维稳还是求变?
尚冰和前任奚国华有着相似的技术背景和工作经历。但接任中移动主帅时,两人面临的境况却截然不同。
“我们仅仅用一年时间就建了70万个基站,用现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中国移动的小伙伴们还是蛮拼的’。大家知道中国移动在3G时代可能有一点弱势,但通过2014年一年的努力,尤其是通过2015年上半年的努力,应该说基本上扭转了3G时代的劣势,而且还有所领先,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在今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移动大会上,时任中移动董事长的奚国华发表了上述讲话。现在看来,这段讲话像是奚国华对自己三年多来工作的总结。
2011年6月,时任工信部副部长的奚国华出任中国移动党组书记和副董事长。2012年,奚国华接替王建宙担任中国移动董事长。此后,奚国华不但使中移动在4G时代迎头赶上,还见证了TD网络在中国和全球的迅速发展。
回顾而言,2009年,工信部将3G网牌照之一的TD-SCDMA颁发给三大运营商中实力最强的中移动,但因技术标准、产业链等诸多因素,中移动3G业务发展并不顺利。奚国华接掌中移动后,开始全面部署4G网络,迅速扭转了中移动的网络劣势。从2014年开始,中移动在4G基站数量、用户数量方面拉开了与其他两家运营商的差距,确定了中移动在4G时期的市场地位。
1955年出生的尚冰,于2011年7月任工信部副部长,分管通信发展司、电信管理局、通信保障局、机关服务局。此前他还历任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总经理、党组成员,中国电信党组书记、副总经理。可以说,在电信领域,尚冰有着丰富的经验。
但和奚国华接掌中移动时不同,目前包括中移动在内的三大运营商均面临营改增、互联网企业竞争等压力与冲击,加之国企改革、民资进入电信业等,想要继续保持中移动以往的好日子,尚冰肩上的担子之重不言而喻。
8月20日,中移动交上了一份勉强及格的业绩答卷:2015年上半年营收3407亿元,同比增长4.9%;通信服务收入2995亿元,同比增长0.5%;数据业务收入1515亿元,同比增长24.3%;无线上网业务1009亿元,同比增长40.1%。上半年中移动净利润为573亿元,同比下降0.8%,这已是中移动连续8个季度净利润下滑。
面对如此业绩压力,尚冰的首要任务被外界猜测为“求稳”。按照我国央企一把手63岁退休的惯例,目前60岁的尚冰,在中移动的任期预计只有三年左右。在短短三年内,要在整体业务层面对中移动进行调整,以应对当下的互联网趋势,以及国企改革压力,对尚冰来说并不现实。而尚冰能做的,更多是维持中移动现有的行业优势,确保在营改增等不利因素的冲击下,继续保持稳定的业绩,为中移动未来的转型,以及可能的新一轮电信业重组,奠定基础。
多数业内分析指出,三大运营商盈利下滑和用户增长趋缓是行业大环境所致,三大运营商高层变动不会改变这个趋势。但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行业困局,运营商必须做好应对未来的准备。因此,尚冰很有可能会在稳住中移动现有业绩的前提下,在有限的领域内尝试新的业务模式,以及常识性地探索中移动未来的转型路线图。
从连续几个季度的财报看,中移动已经度过了最为艰苦的日子,4G用户数、流量等业务收入持续增长,营改增对业绩的影响也逐渐减退。但根据此前中移动的部署,以及国家相关战略,未来三年内,中移动仍将会保持高达千亿级别的资本支出。这意味着如果尚冰不能做到精耕细作,不能使得流量、互联网等新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在语音、短信等传统业务收入继续下滑之下,中移动想要继续维持此前的高收入、高利润,将会变成一件困难的事情。
除了求稳,尚冰还需要为中移动未来的转型做好准备,为他的继任者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这需要尚冰求变—这不仅对中移动而言,对全世界的运营商都是难题,但尚冰并不是没有机会。虽说全面互联网化并不一定适合中移动这样的运营商,但“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却给中移动在内的三大运营商提供了出路。如果尚冰能够在任期内,尝试着推出与上述两大战略相关的新业务,并形成稳定的收入,即便不能在任期内看到中移动重写往日辉煌,也足以使中移动更有能力地应对未来严酷的竞争。
此前《经济参考报》已从中移动了解到,到2020年中移动的业务有可能升级演变为十大数字化服务。这一切的转变,需要尚冰带领中移动来完成。
中国联通王晓初:改革者的新硬仗
王晓初素来以推动改革著称。随着3G普及和4G发展,全球运营商从语音经营步入流量经营时代,王晓初此前就给中国电信带来了更多开放色彩。
2004年,王晓初从中移动离职,赴任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在正式任命一个月后,他就在集团工作会议上提出,“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从2005年开始,中国电信相继开发推出号码百事通、商务领航等新业务,业务创新带动了企业内部的技术、网络和管理创新。
在3G战场上,中国电信“天翼3G”绕开价格战的“红海”,将经营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综合信息服务上。这让中国电信完成了从“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亮丽转身。
在王晓初的带领下,中国电信在3G元年实现了业务收入和利润实现双增长,用户达5609万,终端销量突破3000万,天翼的品牌知名度跃居行业3G品牌首位。
2011年以来,王晓初开始力推“一去两化新三者”改革:“一去”是指运营商“去电信化”;“两化”是指以更开放的心态推动“市场化和差异化”;“新三者”是王晓初对行业快速变革下的运营商的新定位,即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同时,他也积极推动了中国电信内部的“划小承包”改革,将基础业务单元大胆承包给基层经营者。2014年,中国电信率先在部分旗下公司引入民资股权。尽管体制色彩浓厚的运营商开展混改并非易事,但王晓初的尝试却值得肯定。
外界普遍认为,王晓初调任中国联通后,一定会根据中国联通的现状,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展开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对王晓初而言,眼前的这场仗却并不好打。
根据三大运营商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期财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移动营收3407亿元,净利润573亿元;中国电信营收1649亿元,净利润109.8亿元;中国联通实现营收1446.9亿元,净利润69.9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曾靠3G称霸一时的中国联通在三家运营商竞争中已处劣势。
此外,中国联通在今年上半年已流失千万用户,这也是其自3G时代以来最惨重的连续性用户流失。而同期,中国移动在4G用户增长上表现出色,中国电信增长虽稍逊色,但增长额也非常可观。
中国联通高管多次直言,未能及时拿到FDD牌照是造成用户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但业内人士更倾向于认为,当竞争对手都在打4G牌的时候,联通企图以“42M的3G等于准4G”来迎战4G的决策,才是失去此次战役有利地位的根本原因。
这意味着,在王晓初执掌帅印后,迅速调整中国联通的4G战略将成为当务之急。事实上,从网络层面看,联通的FDD-LTE网络在4G时代拥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产业链也相对完善,在商用推广上并没有太大困难。但中国联通由于没有在前期进行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因此在网络覆盖上和中移动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业内多数分析倾向于认为,王晓初到任中国联通后,会补上4G网络建设的欠账,通过进一步的网络覆盖,逐渐扭转目前的颓势。
的确,此前的中国联通有在3G时代的成功经验,但对王晓初而言,难题是:如何一边保持大规模网络建设支出,一方面稳步提高中联通的营收和利润—毕竟,此前中移动在4G网络方面的综合投资超过了千亿,如果想要继续和中移动一较高低,中国联通也势必要大举投入,而这必将使其业绩受到不小影响。
事实上,王晓初不仅要解决中国联通自身的问题,还要面临和中移动、中国电信共同的行业危机。“提速降费”就是一道待解之题。
对王晓初而言,要在不影响中国联通下半年业绩的前提下完成上述任务,难度可想而知。虽然外界相信,王晓初上任后,一定会推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但问题是,和当年进入中国电信有充足时间对其进行系统性改造不同,现在留给王晓初改造中国联通的时间并不多,在他退休之前,能否完成中国联通4G业务的“逆袭”恐是未知数。
中国电信常小兵:回归后扛重任
历经11年,常小兵回归中国电信。由于在王晓初时代,中国电信已经积极进行了各项改革尝试,因此外界对常小兵的回归更多地集中在—他将如何执行中国电信的既定改革方针,在此基础上,面对外界的改革压力,他又该作何应对?
2004年,常小兵辞去中国电信副总经理的职位,接替王建宙出任中国联通董事长。此后在中国联通的经历对常小兵而言颇为“不易”。三大运营商中,争取到WCDMA牌照的中国联通曾在3G时期对中移动构成巨大威胁,甚至一度抢夺了中移动大量高端用户。2008年,电信行业迎来第四次重大改革,中国电信收购了原中国联通CDMA网络,原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并成为现在的中国联通。
这次合并成了中国联通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烦恼”。因为原中国联通和原中国网通人马“互搏”,联通白白丢失了巨大的3G牌照优势,加上对3G的战略依赖,中移动、中国电信先后发力4G后,4G发展投入不足的中国联通2015年上半年出现净用户数下降。
离开中国联通的常小兵,似乎将这些问题都留给了继任者王晓初,但作为王晓初的继任者,他同样面临不少问题。
在王晓初任内,中国电信已经开始了各项改革尝试,除了包括运营商战略层面的转型外,还有颇受外界关注的“混改”。尽管在运营商特殊身份的限制下,其改革步伐并不算快,但在王晓初的坚持下,中国电信毫无疑问已经扛起运营商改革的大旗。根据此前中国电信的战略规划,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的数据业务,将是中国电信未来发展的重点;与此同时,中国电信还将尝试将更多业务向民资开放。
目前,业内预计2020年左右,移动互联将从现在的“人与人”的连接逐步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连接的形式和数量激增,同时带来的海量流量增长以及商业业态变化,对运营商的支撑能力建设和新业务布局,都将构成巨大考验。对常小兵而言,尽管会在2020年前退休,但能否抓住这一潮流,以此促进中国电信新兴业务的快速崛起,将成为外界评价他职业生涯最后一站的重要考量。
2013年5月,工信部出台《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截至目前,获批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虚拟运营商业务)试点的民营企业共42家。试点期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预计2016年将正式向民企开放移动转售业务。然而,虚拟运营商在试点期间的表现普遍并未达到此前预期,其中基础运营商的价格政策和资源开放力度对虚拟运营发展构成阻碍,需要进一步改革。目前,与中国电信签订协议的部分虚拟运营商业务相对发展较快。这对常小兵今后的工作而言是个好消息,但同时也迫使他在未来作出更多努力以促成改革。
电信业向民营企业开放是大趋势。2015年3月1日,工信部已正式向民间资本开放宽带接入市场。作为目前国内固网宽带的双雄,中国电信未来作出的“牺牲”可能会更大,但对电信业改革的推动也将更为显著。
可以说,在改革的大趋势下,新一轮电信业改革到来只是时间问题。从尚冰、王晓初、常小兵此前的表现看,外界完全有理由相信,即便任期短暂,他们也不会安于现状,而是会选择抗住压力,继续改革未竟之业。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