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消息,继运营商大量发送商业广告短信的行为在3·15晚会上被曝光之后,中央电视台《法治视界》栏目7月12日再次曝光了群发垃圾短信甚至利用短信实施犯罪的行为。
央视报道称,用户收到这种垃圾短信后,只要回复即被视为“同意”,进而被强制订阅某种业务。
垃圾短信被再次曝光
在12日央视《法治视界》节目中,中国移动客服人员这样称,“中国移动与很多家网站进行合作,这些网站会针对某项服务向用户发送一些宣传信息,如果用户回复短信就意味着已经参与其中了。而这些网站无法识别用户发送汉字,默认用户参与了活动。”
除了强制订阅业务的垃圾短信,央视《法治视界》还曝光了利用短信群发器发送大量恐吓短信并实施诈骗的行为。犯罪嫌疑人利用短信群发器并设置相应的号段,就可以不间断地向该号段内的所有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央视曾曝光了某运营商省公司以盈利为目的,大量发送商业广告短信的行为。之后,工信部责令运营商立即进行调查,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自查自纠,以规范经营行为,制止各类违法违规和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
报道称,目前我国手机用户超过6亿,平均每天的短信发送量高达8亿条,每人每周收到的垃圾短信大约8条。尽管大多数时候垃圾短信没有造成财产或者人身损害,但是它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损害却是难以避免的。
此外,我国多个省份都制定和实施了有关移动短信业务的管理实施细则。网络和信息服务商,在提供短信服务业务时,必须对其信息内容进行过滤,以便从源头上杜绝各类有害信息,并限制每个用户的群发数量。
运营商曾表示联动处理垃圾短信
此前,新华社曾报道了“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于6月中旬上线运行网间垃圾短信联动处理平台,联手进行垃圾信息自主屏蔽,并将对每日发送短信数量超过一定标准的用户的发送行为进行拦截处理”的消息。
据新华社的报道,“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商定后的标准是:非节假日每小时不得超过200条,每天总量不得超过1000条,节假日每小时不超过500条,每天总量不得超过2000条。各地方公司可以根据情况设计更为具体的标准,但不得比此标准宽松。”
短信被非法利用 应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对于短信的发展现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表示,“垃圾短信是短信业务被非法利用的一种表现,它在短期内虽然无法得到根治,但必定会减少或得到控制。”
在短信业务的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廷杰认为,“短信业务带来了特殊的社会服务现象和一种新的服务体系,而且已经产生非常大的增值。国外的短消息更多地被用于移动电子商务,中国的短信还是被用于个人对个人的一种情感、幽默或者信息的传递。日韩等国的短信支付功能,将很快在中国得以实现。”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