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全球FTTH技术日趋成熟。欧美、亚太、中东等地区的国家纷纷把建立全国性光纤网络作为宽带发展的目标。预计未来数年内,全球各地将掀起光纤网络的建设高潮,全球FTTH用户将过亿。
市场需求驱动技术发展,在FTTH的发展上同样也不例外。用户对高带宽不断提升的需求,促进了网络技术的不断演变发展,也促进了FTTH的日渐普及。更有机构预测,2014年全球FTTH用户将超过1亿。
在日前结束的伦敦FTTH欧洲峰会上,与会的运营商代表、产业链各环节的厂商代表、专家学者等畅谈了各自国内FTTH的发展前景,分享了FTTH发展中的成果和经验。其中,各界代表重点提到的新技术、新市场需求对FTTH发展所起的作用,引人关注。
FTTH成世界通信市场主流
FTTH是近年来世界通信市场的热门词汇。Fiber To The Home,直译成中文就是光纤直接接到家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光纤入户”。此外,还有FTTB(光纤到大楼)、FTTC(光纤到路边)、FTTSA(光纤到服务区)等等。它们的基础都是光纤接入。光纤接入最大的好处就是,高带宽既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宽带应用,提供更快的宽带运行速度,又符合运营商长距离大规模运用的需求。
目前,世界各互联网大国都在积极普及光纤网络。近邻日本和韩国受益于各自的国家宽带发展计划,更是大力推进光纤接入。据法国咨询机构IDATE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球超高速光纤宽带用户接近4100万,到2010年底将达到5200万。其中,日本光纤网络发展最好,以1710万固定用户数成为拥有光纤宽带用户最多的国家,韩国则以920万排名第二。
此外,美国作为全球最早发展FTTH的国家,从1995年就开始进行小规模试验。据IDATE的报告显示,美国的光纤宽带用户数为570万,排名世界第三。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计划投资72亿美元用于高速宽带建设,光纤宽带用户数未来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另据了解,澳大利亚也启动了“光纤进家庭”的建设计划。该计划将耗资434亿澳元,建成后,可使澳90%的家庭和工作单位获得比目前宽带速度快100倍的互联网服务。新加坡政府则是选定由电信企业组成的OpenNet财团负责建设下一代高速全国宽带网络,预计该网络有望在2010底前完成,届时上网速度将达到1G。
在欧洲,德国政府计划通过光纤接入计划使得所有家庭的宽带速率在2018年达到50M。法国则拟通过全国贷款计划向高科技项目提供最多达40亿欧元的融资,其中大部分将用于补贴较小城市的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此外,英国、意大利、葡萄牙、挪威、瑞典等国也计划提高光纤接入的普及率。
互联网新应用促FTTH普及
互联网新应用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及越来越多用户对宽带的需求,促使各国政府和运营商大力推广FTTH。
互联网应用从最初简单的邮件收发、网页浏览,到目前的IPTV、网络电话、电子商务、网络游戏、互联网社区……宽带让人们的互联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然而,面对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新应用,目前的宽带接入已经难以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了。
因此,在宽带普及率较高的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政府将发展重心放到了FTTH上,其国内的运营商为了更好地发展并巩固客户群,也在大力推广FTTH。数据显示,在日本1710万固定光纤宽带接入用户中,仅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就拥有1280万户。美国运营商Verizon也拥有1560万的家庭光纤用户。
相对应的是,宽带技术的发展又在另一方面促进了互联网应用的开发,以韩国的国家宽带发展计划为例。该战略将韩国宽带速度提升了10倍,由此韩国民众可以享受到更便捷的互联网社区服务和更流畅的在线高清晰影视作品。到2013年,韩国国内预计该战略带来的公共部门的远程公务效率将提高20%。
如此良性的循环发展,无疑可以让国家在互联网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这也就是韩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重视光纤接入的重要原因。
FTTH普及需产业链各方配合
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FTTH技术日趋成熟。欧美、亚太、中东……纷纷把建立全国性光纤网络作为宽带发展的目标。预计未来数年内,全球各地将掀起光纤网络的建设高潮。
然而,从目前的普通宽带接入过渡到FTTH还将面临诸多问题,如产业链上IT支撑系统、资源管理系统、服务系统如何配合FTTH等,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高效地运营FTTH,这值得探究。众所周知,目前普通的宽带接入速度一般在10M左右,当实现FTTH后,速度将提升数十倍,如何实现高带宽后的互联网应用将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重要问题。
工信部局级巡视员张新生表示,在发展光纤光缆过程中,业务应用有待丰富,“日本和韩国FTTH的发展,逐步放慢,就是因为业务的应用没有像过去预计和想象得那么乐观。当前,IPTV等视频应用系统推进光纤光缆发展的关键应用,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为宽带发展提供更多的内容和应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记得数年前宽带日渐普及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建好了高速公路,更要有车在上面跑”。目前,FTTH的发展或许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