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桥率先践行 “绿色行动”
节能减排,推进“绿色行动计划”已成为
中国移动2008年的“五大责任工程”之一。中国移动提出“力争2010年每单位业务量耗电量较2005年下降40%,对比2005年能耗水平当年可节电80亿度”。2007年12月,中国
移动与四家主设备供应商签署“绿色行动计划”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就有两家鼎桥的母公司——华为和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鼎桥不但引入了母公司的核心技术和成熟商用
平台,而且全面传承了母公司的“绿色环保”理念,2008年7月,鼎桥率先践行绿色行动承诺,推出新一代绿色
TD-SCDMA基站。
全新架构决定价值
鼎桥新一代绿色TD-SCDMA基站基于
运营商的绿色需求,把握运营商的绿色网络、绿色通信理念,将全方位的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理念融入从产品设计、生产、网络部署、运营的全流程,满足运营商对配套、建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需求。鼎桥绿色基站构建了以能源、物料、土地为核心,以绿色生产线为保障的的完善的绿色体系框架,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之上提升移动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全面增强运营商的绿色竞争力。
全新绿色基站在降低能耗上不遗余力:功耗效率提高到20%以上,整机效率则从业界平均的8%提高到16.5%,,大幅降低了设备能耗;全新绿色基站基于面向LTE的第四代基站平台,拥有更高的集成度,该基站采用高度模块化的设计,重量减小到19kg,和业界同容量基站相比,体积和重量降低30%以上,适合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灵活安装,让运营商零机房空间的梦想更进一步;通用板卡,一体化射频,极其精简的内部连线,改进的
接口工艺以及先进的天馈解决方案处处彰显着鼎桥在节材措施上的深微洞见。
节能令创新无处不在
作为绿色基站的倡导者,基于LTE-Ready的基站平台,鼎桥不断创新,结合CFR、DPD、Doherty等先进成熟的功放技术,将RRU功放效率稳步提高,有力保证其典型配置下功耗低于业界平均水平40%以上。而高效的智能功放管理算法,能根据系统实时业务流量来执行载频级、时隙级、通道级三个级别的智能关断,使基站的功控粒度更细,节能控制更加精确。通过三级智能关断,能够有效降低60%以上的静态功耗,大幅降低低业务量时的功耗,避免了无谓的能源浪费。以S666为例,S666配置情况下10万个站点其基站仅RRU能节省超过2.8亿度电,相当于17000辆汽车跑100公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传承品质,不断创新,目前,鼎桥绿色基站做到了业界整机功耗最低,整机效率最高。2009年,鼎桥全新换代的绿色基站将综合应用增强的Doherty技术,功放效率预计可达50%以上。
此外,鼎桥全新绿色基站还优化了基站散热,采用先进的工业级
芯片和定制的节能风扇,利用直通风和自然散热等方式取代传统的空调和热交换散热,功耗的大幅降低使机房智能温控可根据环境来自动调节机房温度,大幅降低了辅助能耗。
节地把握精妙尺寸
2006年,鼎桥已经率先提出紧凑轻型的高集成度的分布式基站设计理念,并成功推出第一款紧凑轻型分布式基站。该绿色基站,高度模块化,其率先采用多载波和宽带射频技术使单模块的同一端口能实现4~6通道,同等容量下基站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备电等配套要求更低,在S3/3/3典型站型情况下,基站和配套设备只占地0.3平方米。
由于多载波技术的使用,无论是在单通道
RRU,还是在多通道RRU,鼎桥全新绿色基站都遥遥领先于业界水平。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绿色基站均可支持放置安装、挂墙、共机架、抱杆、上塔等安装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安装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有效降低站点获取的难度,减低站点获取费用。鼎桥绿色基站将让移动运营商在未来的网络建设中,不用再“斤斤计较”空间需求,显著降低了工程实施成本和难度,缩短网络从部署到投入商用的周期。
节材自有深微洞见
针对传统基站板件种类繁多,配线多类,高度模块化的设计将板卡统一到了基带处理模块BBU和一体化射频模块RRU这两种模块上,最大程度地简化了模块间的连接关系,在帮助运营商有效减少设备备板和备件。
此外,由于缺乏先进的网络同步技术,业界TD-SCDMA基站普遍采用GPS同步,由于每台基站必须配置一套GPS卫星同步设备,所使用的GPS数量庞大,GPS设备和相关的馈线成本在天馈系统中占有非常大比重。鼎桥采用先进的软同步技术全面替代GPS硬同步方式,在保障TD系统对时间和频率稳定度的要求的同时,大幅节省了使用
GPS系统所需的各种用料。“少一个蘑菇头,多一点绿色”,GPS替代方案不但美化了环境,而且有效突破了由GPS安装带来的选址限制,可大幅降低每个基站的设备和安装成本。
绿色基站集中体现了鼎桥全方位绿色解决方案的环保节能思想,它是面向运营商的高质产品、软件与服务的完美结合,并自始至终地贯穿于研发、设计、生产、运输、包装构成绿色循环系统中,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帮助运营商降低建设成本和
运营成本。可以预见,鼎桥新一代绿色基站必将为今后大规模TD-SCDMA网络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