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内外市场发展动态
在竞争激烈程度日趋白热化的光缆行业中,海光缆是为数不多的一类高利润产品。据通信产业部门报导,浅海光缆的利润率一般在30%-50%,而深海光缆的利润率还要高于浅海光缆。目前,海光缆承担了90%的国际通信业务,是全球信息通信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光传输领域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
受全球英特网快速发展的驱动,今后五年内全球海光缆市场规模将在每年20亿美元左右,而有实力进入该市场的公司可凭借其产品在市场中迅速获得丰厚的收入和利润,所以进军海光缆对我国光通信以及海光缆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国内外光纤市场特别是海光缆市场的“回暖”,我国海光缆的生产技术与材料等多个方面,都得到飞速的进步和发展,关键技术指标都已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在价格、服务及交货等方面也占有极大的优势。
行业分析师认为,2007年海光缆通信市场发展迅速,在包括两个跨太平洋光缆系统及一系列中型(2000至10000公里)项目的驱动下,海光缆市场累计新建长度近10万公里,新建项目数量超过20个。目前全球公认的有能力完全承担大型海光缆工程的公司相对较少,此类工程一直被4~5家国际性公司所垄断。
其中占据国际海光缆市场份额最大的就是阿尔卡特-朗讯和泰科(Tyco)两家公司。阿尔卡特-朗讯和Tyco公司的海光缆分公司Tycom占据着目前光纤网络产品供应和安装市场大部分的份额。据RHK(著名的光通信市场调研公司)称阿尔卡特-朗讯占据市场大约的41%的份额;而TyCom则为35%;日本的KDD和NEC公司以11%和5%的市场份额分别排名第3和第4;其余市场份额则由其他公司所瓜分。
从图1可以看出,国际上几家海光缆的专业供货商掌握着全球大部分的市场。尽管海光缆市场的总体容量不是很大,可作为细分市场,海光缆利润率相对较高。国外公司从生产制造、通信设备、工程维护及敷设均可一条龙服务,与国际海光缆产业相比,国内海光缆产业还十分薄弱。
在“十一·五”期间,为了适应和满足产业发展形势和要求,我国海光缆企业以“借船出海”牵手国内外知名企业,逐步形成供求双方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健康发展的新型经营模式。
二、 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 市场需求有限,供需严重不平衡
由于受市场供求严重不平衡的影响,加之目前我国光纤光缆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使我国目前的光纤光缆市场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在企业投标入围之后,部分用户往往要求生产企业先行供货,在施工之后才签订供货合同,甚至长期拖欠应付货款。这种先供货后签订合同的商业流程不仅严重加大了我国光纤光缆企业的负担,也给企业的规范化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很难从相关报表中反映出来。
再例如,在光纤光缆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光纤光缆价格却越来越低,利润空间微薄,以致采集招投标成交价格相当低甚至低于光缆制造成本。究其原因,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逐渐形成了买方随意压价或提出不对等的条件和相关条款迫使生产厂家接受和成交的局面,这些都是造成我国海光缆市场不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
2、 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
近年来,我国光纤光缆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国产化成效显著,但企业生产采购模式基本没有改变。光纤光缆企业大多采取批量采购别人设计制造的设备和材料生产产品,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难以体现各企业产品特色,以至于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产品或技术上设置壁垒或形成垄断。另一方面,有些高附加值材料国内尚无此类产品供应,供货期和价格均受制于国外公司。
海光缆外铠装用高强度锌铝镁合金镀层钢丝、外被层用的防腐沥青、聚丙烯绳材料至今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只有供应商的企业标准,各光缆厂家又把供应商列为商业机密,所以,这也是影响海光缆产业链上品种、性能及开发应用的一大因素。
3、 地域环境的限制,产业链结构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国的海光缆设计制造技术等方面有了重大创新和进步,但参与整个海光缆系统的能力还很弱化,还没有形成整体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海光缆结构外径很粗;与普通光缆相比,生产制造长度比较长;而且贮存需要专用水池及导缆设施,其运输大都是采用水运,部分采用陆路运输,但成本较高。因此受地域环境的限制,也是导致我国海光缆企业未能进入洲际之间通信传输工程的真正原因。
4、 产品测试和验证基础设施不健全
海光缆的成品检测基本围绕四个方面的性能要求进行,即光学性能、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及环境性能。其中,抗拉伸负荷和耐水压是海光缆重要的考核内容。由于国内各生产厂家情况不同,水平不一,试验设备和相应的测试方法及验证手段也不尽相同,在同行业中至今还没有建立一家具有权威的检测验证机构。其中海光缆的拉伸及渗水检测试验装置基本都是参照我所建立的平台在建设。所以,这也是影响海光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