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光通信 > 光传输与接入设备

爱立信探索5G未来发展出路
差异化服务与API全球标准化是正解之道

时间:2024-07-02 13:44:09

曾几何时,5G是通信技术中话题最多的大IP,而如今的通信行业5G技术发挥着怎样的作用,5G网络的未来会走向何方,困扰着许多通信科技领域的工作者,作为5G技术的供应商,爱立信也在思考这些问题,近期他们也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媒体沟通会,并对5G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兼网络事业部负责人Drazen Jarnjak分享了当下全球5G网络的发展现状,目前全球5G的部署推进有些缓慢,5G中频的覆盖率为45%左右,全球20-25%的用户订阅了5G服务,并且在SA组网的5G方面,中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欧洲市场的5G发展较为落后,爱立信认为未来三年5G技术会有更多的发展,同时爱立信在全球的5G发展处于较好的位置,在全球300多个网络当中,爱立信覆盖了其中的162个网络,并已覆盖大部分的现有的SA组网,而SA组网才能让5G技术展现更强大的通信能力。

1.jpg

而现在,5G市场正面临着三大难题,首先是行业变现的难题,这对于5G的下一轮投资和市场的进一步增长构成了不小的挑战,现有的5G运营模式是消费者支付一个固定套餐的费用,运营商给予用户一定的流量,这样用户不会有动力去支付溢价。
 
其次,现在不少开发者对于5G技术并不十分了解,也并不对5G产生兴趣,同时API没有进行全球标准化,也没有在全球进行部署,这导致如今没有产生更多关于5G的应用场景。
 
第三,海外不少国家的5G网络并没有完成建设,例如欧洲的NSA组网仅有20MHz,这个,相较于4G网络并没有太大差异,不过在中国市场这一问题并不突出。
 
针对这三个5G行业的难题,爱立信给出方案包括: 1)建立一个全球的API 5G平台,并实现基本的通信API和5G网络API的开放,由此吸引开发者群体在API基础上进行创新,2)提供一个可编程的5G网络服务,进行差异化的连接并保证服务质量,由此会有部分用户愿意支付额外的费用来增强5G的变现能力,更多的5G应用场景也会随之显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爱立信收购了Vonage公司,由此爱立信能让全球160万的开发者很便捷地使用5G技术和能力,同时爱立信还与GMSA的Open Gateway展开友好合作,实现API全球标准化,实现扩大5G能力开放的规模,让开发者和企业更便捷的利用5G的能力进行创新。同时,基础网络能力同样重要,爱立信正在打造高性能可编程网络增强赋能5G商业变现。
 
随后,爱立信中国区行业方案技术总监王中先生则讲述了5G消费升级方面的相关案例,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上,爱立信为卡塔尔最大运营商Qoredoo在当地和主要球场部署了5G网络,赛事现场的手机下行的峰值速率达到3.7Gbps,高峰时段的流量超过45TB,整个赛事期间,卡塔尔一天的流量超过2800TB的数据。整个赛事期间实现了1100多万次语音通话,接通率达到99.95%,为这些用户提供了畅快的网络体验。
 
2.jpg
 
而今年又正值欧洲杯和巴黎奥运会,爱立信认为这样的大型赛事活动举办是拓展5G业务的好机会,电信运营商可以抓住这个时间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爱立信还专门研究了一下5G消费者的偏好情况,有三类用户会对5G网络有更高的需求,分别是社交分享者和科技爱好者以及简单主义者,并且爱立信能为这三类用户提供更好的差异化5G服务。
 
3.jpg
 
此外,王中先生还表示5G网络的应用可以摆脱很多使用环境线缆问题的束缚,并可减少电缆布置的成本,在中频频段较为拥挤时,可采用5G毫米波频段进行直播。还有像全息虚拟拍摄和XR领域,5G也能大显身手,并且爱立信对XR行业的未来前景非常乐观,如果以后需要大规模应用XR,也需要毫米波等更强的通信能力,但是离爆炸性增长的点还是有一段距离。
 
最后,针对AI这个科技热门话题,爱立信的高层们认为AI能为高性能可编程网络的演进铺平道路,爱立信也正在密切探索AI在无线接入网中的使用价值。
 
4.jpg


  来源:热点科技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网络电信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资讯
《网络电信》微杂志——2024年12月刊
《网络电信》微杂志—
《网络电信》微杂志——2024年光通信竞争力报告(摘要版)
《网络电信》微杂志—
亨通受邀亮相2024年南网技术论坛,助力能源电力行业创新发展
亨通受邀亮相2024年南
中天科技获颁2024中国移动优秀供应商(A级)等三项荣誉
中天科技获颁2024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