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中国通信学会
光通信委员会
亚太光通信委员会
北京邮电大学
  承办单位
亚太光通信委员会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电信信息
研究院
  支持单位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
  独家支持媒体
0 《网络电信》杂志
0  网络电信网站
  重点合作媒体
  支持媒体
大众媒体:  
经济日报 中国证券报
国际金融报 第一财经日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网络媒体:  
新浪科技 腾讯网
搜狐IT 泰尔网
光纤在线 C114
天极网 无极通信网
21世纪 中国通信网
专业媒体:  
通信世界 通信产业报
通讯世界 电信科学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中国电子报
电信技术 通信学报
中国数据通信 邮电企业管理
通信信息报 中国电信业
赛迪 通信
现代通信 电信快讯
通信信息报 通信市场
中国企业家杂志 中国科技财富
信息周刊 数字通信世界
 


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主任委员
毛谦


帝斯曼公司中国区总裁
蒋惟明博士


帝斯曼迪索中国区总经理
林为斌

    论坛时间:2009年10月23日
    论坛地点:北京邮电大学 科技大厦
    特邀主持人:毛谦 亚太光通信委员会主任 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主任

    嘉宾:
    毛谦 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主任委员/亚太光通信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湘荣 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线路委员会主任
    熊伟成 烽火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田毅凡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徐建忠 富通集团销售副总裁
    沈一春 中天光纤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梁乐天 法尔胜光通信副总裁
    刘文早 中住光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育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主任
    何小玉 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专家
    唐红炬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孙小菡 东南大学光电系院长
    张忠 通光集团总经理
    韦祖国 永鼎集团副总经理
    丁铁骑 中天科技副董事长
    蒋惟明 帝斯曼集团中国区总裁
    林为斌 帝斯曼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柳懿 帝斯曼市场发展总经理
    田丰 康宁公司技术总监
    韦祖国 永鼎集团副总经理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2009年中国光纤网络未来发展高层论坛现在开始,首先我们感谢帝斯曼公司对我们这次论坛的支持,下面我向各位介绍光临我们这次论坛的嘉宾:(同上)

    我们有请请来了20多名的行业的媒体,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支持。
    下面我们有请我们这次赞助商帝斯曼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蒋惟明先生给我们做一个简短的致词。

    蒋惟明:尊敬的毛总各位嘉宾,各位女士们先生们,真的很高兴,作为帝斯曼致力于发展尖端材料来服务于各个行业的公司,有幸和我们的媒体一起来推动这个论坛,感觉非常的荣幸,我表现对大家的欢迎,也希望这个论坛有很好的交流,谢谢大家。
    我对光纤本人不是学光缆通讯的,非常荣幸见到各位专家、长辈和朋友们,也希望通过这个交流多长见识,我是学化工的,我们帝斯曼专心研究发展新型的材料和涂料,使得我们的光纤网络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我们的荣幸,我相信通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不仅是中国,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个新的时代都是取决于这些行业的发展,各方面的资金注入也是涌向这个行业,就更加的重要,要更加认真地来发展一些高科技,高信息、高能量低消耗的材料,使得我们的光纤网络建成是能够持久性的,我们非常相信这种论坛的交流和大家关系的建立永远对我们这个行业进步和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也愿意成为其中的一个催化剂和大家不断地探讨。
    关于帝斯曼公司继100多年以来,致力于新型材料和生命科学材料的发展,大家如果浏览帝斯曼的网站希望对生命科学和发展也会有极大的兴趣,材料方面我们非常希望跟用户,我们的下家一起携手发展,注入像光缆电讯这的资料和材料,对于我们来讲发展新型与提高性能不断地降低生产成本,使得我们的光纤网络能够有更好的效果是我们一直致力的方向,希望我们的运营商,我们的下家,我们的朋友们不断地对我们的公司提出新的技术上的要求和研发上的要求,我们的发展完全靠用户给提出不断新的课题,也希望给我们带来新的考验,在你们的支持下我希望能够更加发展新的产品,对于全球的运作的中心,逐渐挪到上海,我也希望在上还有个非常好的研发中心,能够为大家的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材料,最后我代表帝斯曼公司再次欢迎各位朋友,各位媒体,各位长辈,各位专家们坐在一起研讨,也希望研讨会开得非常的满意和成功。

    主持人:感谢蒋总,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平台给大家,大家还是这个平台的主角,下面是毛总,毛总作为这次的特别主持就可以开始了。

    毛谦:谢谢,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到这个论坛来,一起为中国光纤网络未来的发展发表一些看法和意见,互相的交流和学习。
    论坛议题有四个,第一是宏观政策导向3G和FTTH的网络部署。
    第二是面向未来应用需求的光纤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网络投资运维以及成本分析方面。
    四是光纤运营降低网络风险,推进抗委微弯性能标准。
    我们的讨论不仅仅限于这几个议题,我觉得这个是涉及到一些需求,涉及到运维甚至是涉及到网络构成的等等方面,但是实际上光网络构成来讲范围还很宽,这个系统设备、器件、光纤、光缆等等,这些都可以讲,在整个产业链上个每个环节都对未来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些可能不被人们注意的小问题可能会变成大问题,刚才蒋总讲话中谈到的,一些小小材料的创新,发现一些新的材料,可能会使它们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比如说一个很简单的投资材料如果说性能好,可以使光纤和光缆的性能改进很多,咱们以前也出现过光纤里面一些填充料质量不合格导致了整个光纤通讯系统瘫痪这个情况也是有过教训。
    我们磷化因材料发现以后,可以使在硅材料上最高速率十级得到突破,等等的比较细小的环节可以影响到整个光纤的发展,从网络架构,设备的进步对光通讯网络更加适合于企业的影响,这些都可以发表一些看法,光网络在全世界以及我们国家发展应该说从技术发展上是很快的,但是从网络架构和整个网络观念的发展方面也是发展很快的,比如说我们原来在网络传送大部分是电路的信号,现在可能都在向分组的信号去发展,原来网络集中核心网,城域网,技术除了分组网向智能网发展,还有以前讨论很多的,比如说交换和传输的结合下一步怎么考虑,我们谈到全光网,我们现在很多地方都按全光网,应该说负责任说所有称为全光网都称不起全光网,因为真正的都是从信号处理到光的控制都是光的手段,现在光的控制在这点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光的存储成了比较大的问题,下一步有什么看法,应该怎么发展,甚至于亮组通讯,光组通讯都可以纳入到讨论的话题,大家可以谈宏观的也可以谈微观的,对大家所关注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讨论研究,大家一起来共享咱们讨论的结果。下面哪位嘉宾先谈谈想法。
    咱们即有制造商也有运营商,大家又都是光网络最终用户,所以从各个方面都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谈出想法来,大家可以相对自由一些。

    林为斌:我们经济衰退的时候,我们对流量的并没有产生很巨大的影响,他们也预计在2012年的时候会达到512个(英文),在2008到2013年全球的流量会增长66倍,特别在亚太地区,2013年亚太地区的移动流量每个业务为21(英文),几乎是北美和西欧的两倍,我们实际上看到符合年均增长率是42.3%,亚太地区每个月的网络的流量将以411亿容量相当,每个月可以达到16.5个(英文),2013年电视和视频点播互联网PtoP流量占全球消费流量的91%,我们也看到网络视频消费流量60%,实际上我们一直看到的是我们一直有一个想法,实际上我们这是流量的海啸,我们看到将来对宽屏的需求实际上是非常大,有一些专家他们的看法是比较的保守,或者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对宽带的需求的要求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帝斯曼公司在对设计有海啸的需求的流量底下,对这么大的需求量我们怎么样去保持这样的视频流量,能够有很好的传输,在很远距离的时候不会因为外在的环境的影响,影响传输的距离和品质,帝斯曼公司在今年开始在跟长飞合作,我们希望把合作伙伴的关系能把研发跟中国的合作伙伴能够一起在中国生根一起来发展。帝斯曼希望在面对这样的大需求的时候我们希望对中国能够有所贡献。
    我们也看到3G的时代,刚初期的选择的材料我们也认为要非常注意,如果说因为设备的使用大概是20到30年的时间,如果说在初期的时候对材料的选择能够更谨慎地挑选,二三十年的需求更有保障的话,我们相信对整个网络的投资会更有效地利用。同样对整个产业链它们的绿化,绿色的观念我们也希望通过创新研发代入到产业里面,谢谢!
    毛谦:谢谢,的确对网络需求现在应该说是发展越来越快,除了刚才谈到了3G、FTTH,用户的增加使得网络上的流量越来越大以外,其实还有很多都使得网络容量增大变得非常快,比如说现在提出来的云计算,连温总理都比较关心的物联网,这些都必须有网络支撑,这些都使得我们对网络的发展要给予特别大的关注,下一步我们的网络将怎么去发展,从技术的角度,从应用和业务的角度各个方面我们都可以进行讨论。

    何小玉:我们一些需求,我们从07年年底就确定了要向光纤梯度转型的思路,从08年开始我们的旺多能力在逐渐逐渐提升,我们的设备的使用量,我们线网的问题,设备稳定性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我们到09年9月,我们集团的吞吐能量达到了1200万件,这个是来自我们正常的投资,我们很明确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包括传输容量可能毛总刚才说的要往上提升,我们一个串口现在的容量也希望以后做得越来越大,还有希望宽系统传输距离更远,我们现在遇到的情况农村地区传的时候发现距离不够,这实际上跟我们的设备本身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了。还有我们要FTTH,因为我们FTTH目前不是特别多,我们下一步面临着比较大规模做建设的时候,我们的光纤,包括施工更加利于我们的施工,有弯曲也不会对我们的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毛谦:何女士讲得非常好,把中国电信关于接入网方面的考虑有一个全面的介绍,的确接入网实际上关注到每一个用户,接入网从我们现在的概念,FTTH比较多的是家庭用户,实际上对企业用户,对各种各样的用户都有密切的关系,应该说企业用户里面的信息流量跟家庭流量差不多,从这个角度来讲接入网发展肯定城域网、核心网才会发现,才能适应整个的使用的需求,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该讨论到一个问题,现在比较新的技术,全晰立体视频,这个所需要的带宽一路电视这样的信号需要320T,经过压缩以后还需要32T,所以说从这样的情况来看,我们现在网络的支撑力度还远远不够,怎么样使我们的网络能够适应这种技术的发展,是大家都能够享受到这些非常好的全晰图象,这是网络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任务,也不会说一下子全晰图象就那么的普及,但是毕竟将来它是发展的方向,我们要考虑这个问题。

    陈育平:我一个是为部里面决策做支撑,所以我们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另外也是为用户申诉这方面提一些帮助,用户对运营商有什么想法和需求,通过我们和运营商进行沟通,为部里边提供一些意见这两方面的作用。
    今天我是作为研究院的身份来跟大家交流一下,大家一直有一个说法在前几年,光通讯北京到广州,广州这条线上有6、7条的光网路在建,是不是多余了,是不是富余了,这些说法一直在困扰着整个光通讯市场未来建设的问题,我们也是讨论觉得有许多东西应该辩证地来看,特别是最近这几年3G牌照的发放,宽带业务的普及,最后一公里的接入网的需求等等等等,还有村村通工程许多方面需求,从部里面的政策上,从运营商的策略上等等都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和支持,从部里来说从产业上最近这些年一直在大力推进整个宽带网络的建设,特别是光网络的建设,大家也可以知道移动网络提供的是灵活性,而网络提供是宽带它们两个是互补的,上3G大家都在上3G,有的用户就说了,我固定通信就可以不要了,这实际上是错误的偏见是错误的看法,从我们来说,从国家的政策上来说光通信是国家继续要大力支持,大力推进的一个产业,因为从光通信来说它可以移动通讯无法比拟的宽带的特性,它可以要几十倍、上百倍、上千倍这样的宽带网来支撑的整个宽带业务的发展,从我们来说也认为宽带是一个很好的支撑宽带业务的发展,而移动是提供灵活性,无论在哪里都可以随时随地接用,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觉得网络是一个互补的,它不但需要移动网也需要宽带网、光纤网,这是我们的认为。
    第二从最近这些年来说虽然光通讯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了,大家光通讯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最后一公里的情况下,如何来保证能够接到用户那里,从现在光接入到家庭是非常专业的接用手段,不是用户随便接上根光缆就可以插到笔记本上用,现在是不行的,不管从运营商来说,还是从国家的产业发展上来说,目前还是支持混合建网的概念,光线接到楼内或者是接到用户的门口以内,剩下的事情是由无线网,或者是等等的方式来接入到用户的实际使用的设备上,所以说混合接网目前是从国家来说又经济又实惠,运营商也是乐于采用,因为对用户来说我不管你提供什么样的技术,最后我能够使用好是我的根本,所以是最后一公里的情况。
    第三如何来考虑成本和速度的问题,成本是考验用户的承受能力,速度是提供用户的感知,要是费用太高用户肯定用不起,如果说速度太慢,用户感觉不好,也会对你的业务和网络产生不良的感觉,如何来更好地考虑成本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收费等等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我们现在目前在产业政策方面考虑更多的方面。虽然说最近一段时间金融危机,但是从国家的政策上也是希望能够通过推进宽带网的建设,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来带动光通信、宽带通信这方面的发展,包括现在的3G网络的建设,各个运营商投入也是比较大的,上百亿的投资都有,我们也觉得整个光网络目前还是处于一种比较良性的,而且是比较向上的发展势头。

    毛谦:谢谢陈主任,的确现在对光网的需求也很迫切,从建设的角度来讲也感觉难度比较大,这使我回想起来了现在光网络到底是够用还是不够有,在02年的叫“光通讯的冬天”那个时候提出了一个观点,现在光纤太多了,好多暗光纤要点亮,光纤的利用率只有3%,经过了几年感觉完全不是这样的,整个光网络觉得现在流量增长太快,中国电信原来总工韦乐平提出我们在干线段截断上的流量成了50个TB,我们现在买的光纤不是只有3%在使用的问题,而是整个使用起来都还不太够,所以说中国电信进行40G的试点,必须把速率提高把整个容量抬上去才够用,从现在建设的角度来讲,光纤、器件、包括系统设备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今天有设备承包商,也有光纤光缆的承包商大家请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熊伟成:各位专家领导谈了一些对于光纤发展的思考,我是来自烽火通讯的,我想从产业链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浅薄的看法,从整个光纤的历史,在中国的光纤历史上发展比较的快速产业链比较健康的阶段,应该说从我们原来的赵院士,包括我们在七八十年代开始做光纤的系统,我们把光的技术应用到我们现在的接入,解决了光通讯的发展一直是非常快速的阶段,我觉得印象比较深的是原来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国家在通讯上的技术,那个时候的发展是起步阶段,很多的技术在国际的框架下显得比较的落后,当时引入我们的ADSL技术,那个时候无论是干线上的技术还是接入的技术,国外的厂家对国内的技术垄断是比较的强,当年ADSL进入中国的时候是一线四千块钱人民币,上新闻联播,中国电信和阿尔卡特前了一个协议,现在ADSL整个的运营成本包括技术的成熟性和40年前无法比拟,这40年间发生最大的变化是国内的通讯厂家,在这块是较大的成长。
    现在不仅仅是包括通讯制造商,不仅在国内我们的通讯网络的建设,光纤网络建设当中成为的建设的主角,应该说还有很多的业界的一些厂家,已经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内的三大运营商,在整个国内的网络的建设和运营,用户的感知和整个的管理也逐步走向国际化。包括产业链的上游我们一些芯片,以及包括我们的器件,国内的知识产权自己有实力的部分也是越来越多,我想随着光纤通讯技术的不断的演进,整个产业链越来越健康,使得整个对于国内的用户,包括对一些国际上市场的需求能够有更好的承载能力,使国内光通讯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健康,除去在技术上,包括运营能力上的提升,我们现在来看更多地在关注整个产业链性外的一个环节,我们的用户,我们对业务的驱动,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较强的技术实现的能力,也有了较大的市场,我们怎么把市场培育好,更多地挖掘用户的潜力,现在国内的干线流量已经达到50个T,中国平均每个用户贷带宽的使用率还是低于世界水平。
    我们转过来我们的通讯的行业,尽管我们的产业链技术上,运营的经验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我们要真正地成为通讯发达的国家我们还需要更多地关注我们的用户,我们的业务,整个基于用户感知的网络,怎么样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工业通讯,整个国家综合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好,应用服务也好,能够更大地为国家的通讯的信息化产业更好地去服务,我就谈这些观点。

    毛谦:刚才的发言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在1989年的时候,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和英国的供应商谈了一个协议,在香港和广州之间建立一条140兆B的,当时是TDH光缆线路,光缆铺好了以后要装设备的时候,英国提出来了,因为巴黎统筹委员会禁止向共产党国家,特别是中国出售高技术产品,包括光通讯产品,140兆G在禁止直列,不能够提供给中国,当时我们院里面把140兆B研制出来了,拿到日内瓦展览上展出,广东省提出来,能不能把武汉院研究出来的140兆B的设备放到香港到广州线路上,我当时就一口答应了,这是民族的事也要承诺下来,我们把这个事情定下来了以后,英国知道了,一看生意要被武汉院抢走了,着急了,本来打算用34兆来充当的,现在不行了马上把140兆拿过来,这就是自己没有力量就会被别人欺负。你们禁运的结果是使我们每年损失了五亿美元,当时的五亿美元是相当的厉害,希望能够解散巴黎统筹委员会,后来一两年之内巴黎统筹委员会解散了,所以说光通讯的进步实际上对巴黎委员会解散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加快作用。
    现在的情况是返过来了,中国的光通讯设备大量出口到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了,咱们的华为公司市场份额已经占了全世界的第二位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已经成为的光通讯的大国,当然要真正要变成光通讯的强国,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仅在产品上要走在前面,技术上也要走在前面,要有很多的创新和知识产权这样才能变成强国,下面还有哪位来发言。

    丁铁骑:我现在在中天科技工作,我当学生的时候到现在大概有20多年,都是在光通讯这个行业里面,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光通讯的产业链,这对我们的竞争力有非常大的提升,比如说我们现在一直把光纤、光缆,再也不会回到买光纤的局面了,再也不会出现了,我们国外的同行业不会漫天要价了,这是武汉院还有我们其他的制造商为中国运营商的供应,即使他不买我们的设备和产品,我们也把他所要面对的国外供应商的价格彻底地打下来了,我觉得我们光纤光缆的行业发展的话,08年的时候海关统计了一个数据,我们中国当年用了一千三百多吨预制棒,只有两百多吨是国产的,其他的超过一千吨是进口,我们中国在预制棒领域就产能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第二我们所掌握的技术在成本竞争上和国外有一些差距,我们的技术参数方面和国外比有一定的差距,工艺和技术的积累需要依赖于时间的,我们中国还有很大的进步的空间,前两天我陪我们董事长去拜访张总,他非常敏锐提到一件事,即使预制棒解决了,我们还有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酯,这个中国不能解决,我也呼吁咱们同行要注重这件事,我们联合起来希望政府能够支持,希望中国的产业链能够延伸到原材料这边。
    我以前和日本人谈判的时候他们63光纤在日本干线选用光纤的时候当年很得意,但是不用了以后证据他们的决策是错误的,他们的错误还有在第五代计算机采取封闭的不对外开放的系统,高清晰电视采取模拟的制式,这是附加级技术上的重大的失误,在我们国家光网络建设中选用光纤怎么考虑,653大家不会选,655后来为了波长间隔越来越小的时候,又要把655疏散向上提升,结果发觉有一个疏散机发觉转回去成了652了,655还有没有大规模的生产,一定它的价值相当于普通652光纤的两三倍,还有657光纤,有人演示一种卡件给我看,普通的652弯曲的半径范围只要有一个90度的转弯就可以越过直角的墙面,在最后一公里接入的时候,652光线一贯到底的成本和中间接续的成本,652光线也不是不能解决直角拐弯的问题,有没有在大规模建设的光纤网络里面采用657光纤,这是我经常考虑的问题。
    今天林校长提了一个问题,塑料光纤在接入网的应用,我在企业工作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好多掌握塑料光纤技术的研究单位或者说厂商找我们想合资建厂,当时我的回答,这个塑料光纤再便宜它是用650纳米的光源,塑料的光纤在大规模应用的光纤网络里面是没有应用前景的。

    毛谦:这个观点是否值得引起大家的思考,咱们可以进一步交换意见,实际上在几年以前大家都知道点水生院士提出了这个观点,G652光纤万岁,G652经过了66年提出可以用于光通讯到77年做出第一根光线,到现在30多年的时间,已经变得非常成熟了,各项指标和当时的指标,看看标准的演进G652光纤变得非常的成熟了,这种情况下怎么样让G652光纤适应各种范围这也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塑料光纤是不是在我们大规模的网建设里面使用起来有一定的局限,它在一些小局域网里面,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它不需要把波长进行转换就可以直接使用的情况下,也许可以找到生存的空间,我个人总是认为各种技术都不是万能的,各种技术有它的特长方面,也有不足的方面,每种技术都可以找到适应它应用的范围和空间,至于这个范围多大是不是发展成大产业这个很难说,但是没种技术生存会有自己的空间。咱们孙老师发表一下对下一步光网络发展的探讨。孙老师是东南大学的教授。

    孙小菡:我一点准备没有,我主要是想来做听众,听听来自企业和高校的一些体会,我们最近几年在做光网络,我们是研究的角度做,那次做光交换,当时毛总从很实际的角度提了几个非常好的意见,最近几年也在思考,刚才林先生也做了报告,最近几年OSC和ECOC,最新的报告他认为是对光通讯非常有前瞻性的介绍,第一今年的ECOC是法国的一家公司做到了150乘100G的在7200公里上传输的报告,他说是用金子堆起来的,即便是金子堆起来了那也说明在西方国家没有停止对大规模光传输的追求。
    第二他们最近做的光传输设备的模块化问题,40个GB的(英文)已经完全是小型化,有一部分是TICE已经完全的集成化,还有会上提出来的广电OEIC,并且认为这个OEIC的技术将来很可能会站到很高的领域。
    刚才在会长告诫高校的人,接入网高校的人不要做,这个领域主要是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是价位,第二是价位,第三还是价位,所以说高校的人是做不起来的,开个玩笑。
    有两点很显然,一个我们国家已经成了毋庸置疑光网络应用最先进的国家,但是从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型来说我们还不敢说站到了全世界最高点,我们在高校工作的人应该有一个使命感往最高点去攀登,我们自己结合刚才开会的体会有几点,在网络扁平化中我们尽早地要占领协议标准这层的工作,网络扁平化更多的是应该是华为这样的大公司,或者全国有一个大的联盟来一起做,要以国家的大的架构提出来,然后再加入到国际能够争取挤进去,因为这种扁平化的过程会非常快,IP层和光层压扁的状态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扁平化过程中一个是在光层往上走,我们会遇到首先是交换,光交换我们认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研究空间,另外随着技术的进入,只要光返程的技术得到解决这个技术也会非常快,这点上我们要占领这样的制高点,我们国家已经开始关注了,自然科学基金已经连续发布了很多重点项目在做这个事,可能会是更大的联盟做这个事更好一些。
    第二个建议光网络发展过程中最后的结点,光域都是模块化、集成化,小型化、紧凑型的模块化的芯片,SOC,片上系统微电子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都能够为我们作用,并且平移过来,这样的时代我们还不很占据很高的制高点,可能也是需要国家层面上有大的联盟来考虑这个问题,光是靠一些大企业自发地做一些事情,毕竟有难度,如果政府能够尽早地考虑到这一点,做一些大的布局,这样不至于像微电子技术这样大量制造业和设计几乎全是靠其他的,谢谢大家。

    毛谦:谢谢孙老师,从整个的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校是不可忽略的力量,特别是前瞻性技术向前期发展的技术高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研究的成果上企业做进行转化,可以促进光通讯的发展,刚才孙老师提到了李殿英博士,他这次来中国要参加好几次会,除了现在在北京清华进行活动以外,马上接着就要到天津去参加第15届全国光通讯会议,那也会做报告,这个会在上海举行ACP2009也会有重要的报告,大家愿意聆听他的报告可以与参加这两个会议。
    下面看看哪位嘉宾来发表意见。

    柳懿:我是来自帝斯曼公司的市场发展经理,刚才听了丁总谈的光线方面,孙老师也提到了创新,我们帝斯曼公司是比较注重技术创新,就这个议题可以抛砖引玉,就光纤而言大家都是专家了,G652以前是光通讯干线上用得比较多,近几年来又出现了G657弯曲光纤,这种G657实际上解决的是针对光纤到户最后一公里的可弯曲光纤,我们帝斯曼公司实际上如果再深层一点从细节上来看,我们实际上光纤弯曲是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概念是刚才讲的G657解决的宏观的概念,主要是指光纤入户可以做90度的弯转,另外的概念还牵扯到微弯这样的,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发现从欧美的一些经验角度来看,从上世纪90年代左右甚至到最早,美国那边一些运营商实际上他们发现光纤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在特殊的环境温度下,或者是在一些比较高的波长的情况下,光纤的损耗会急剧地增大,这个实际上宏观光纤解释不了的一个东西,我们结合了光通信的业界的领先的供应商做了一些深入的理论的研究,我们发现光纤从波长上来看,现在运营商的波长主要是131和155波长,如果再往上走,到1625这样的U波段,这个波长的波长频段光纤的像G657宏观的损耗并不大,反而是光纤的微弯损耗比宏观损耗大几倍,5到10倍,我们今天的题目是光纤的未来的发展,我这边提出的不是观点,我们看看从光纤或者是光网络未来可能碰到什么问题,我们怎么解决,我们帝斯曼觉得光纤未来存在一个问题,微弯损耗,实际上从理论上和数值上来讲,1625微弯损耗根据国际上通用的做过研究它的损耗会大到5DB和10DB以上,这个对于光网络和运营商不太容易接受这样的结果,帝斯曼想在光纤微弯方面做一个探讨,业界没有G65多少是微弯光纤,我们借助市场需求的出现和光纤的制造商和光网络的运营商一起来制定抗微弯的光纤的标准和测试,我们实际上在目前市场上来看,我们在美国那边我们已经和有一家公司叫高迪亚公司公司,实际上是和贝尔实验室分离出来的,它是专门对美国的运营商做一些测试服务的,我们帝斯曼已经和他们进行了合作,在光纤的微弯的标准和标准方面今年8月份正式宣布和他们合作。
    在国内方面帝斯曼也加入的国内的标准化协会的组织,把同样的先进的技术或者是市场的需求引进到国内来,至少是和国际上保持稳步,如果有可能可能还会比国际那边会快一点,因为我们知道实际上国内针对中国的国情国内的光纤制造商和运营商可能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我们帝斯曼想在这块已经和国内的一些企业,5月份我们宣布和长飞结成这样的抗微弯方面一个协议,我们市场上的理念,我们的先进的技术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家公司,而是整个推广来做,使大家都收益,最终解决制造商和运营商的问题,我只是提出这样的观点。

    毛谦:刚才的确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可能对宏观关注得比较多,对微观关注比较少,但实际上微观的问题也很重要,从有光纤开始就有这个微弯的问题,实际上光纤微弯一方面和光纤的制作工艺有关系,实际上更重要的和材料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如果不好,光纤产生的微弯,实际上随着温度的变化光纤产生微弯了以后使得光纤实际长度和光传输长度之间发生了一些变化,不一致,这样会产生漂移而使整个系统崩溃这是非常深层次的问题,在光纤的制作过程里面如何选取正确的工艺和正确的材料很重要。
    在光纤制作整个过程里面光纤预制棒也是非常重要的过程,拉丝也是非常重要的过程,我们国内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创新,比如说富通预制棒有创新,利用这个技术还做出国产的设备生产出了非常高质量的光纤,这方面徐总给我们一些很好的歧视。

    徐建忠:谢谢毛主席,我知道毛总做光通讯的事业做了很多年,我可能在毛总做这个事业开始的时候是我们出生的时候,我干这行干了20年,怎么干起来的,是闭着眼睛进入这个行业,所以现在想说一句话,我真的喜欢黄颜色,它代表太阳的颜色,我喜爱光,我热爱光,我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进去了,进了学校才知道是激光,毕业以后找工作很困难,跑到浙江省人事部党委书记告诉我说,你要学纺织、丝绸、外贸还好,我们光电子没有这个产业,后来读研究生,毕业以后感觉有一点点气色了,一开始干的是宏观的光电,从中期的时候误撞进了上海的光纤厂,这时候我基本上领悟了通讯业的发展,真正进了光纤这个行业大概十几年的时间,这十几年遇到几个发展的变化,我后来基本上不是做技术做营销了,做营销往往用最简单的事情描述一件事情,比如说预制棒,好多人不明白,我举了另外一个例子让他明白了,大家吃过棉花糖,棉花糖怎么做的,拿结晶状的糖变成一大团就要几块钱,变成一种像棉花一样的糖,预制棒是用气体,预制棒的是通过高纯的气体,这个气体的提炼要求纯度非常高,我们可以做到的,预制棒就是把气体变成像棉花糖一样的粉状的东西,在一定的工艺上浓缩成玻璃棒一样的物体,再拉成光纤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具体到光网络的感觉,在2000年时候加入这个行业最好,泡沫前前液进入这个行业里了,我们开始建干线网,这个干线在中国最典型的是小网通,美国建了一个跨全国的干线网,那个时候大家强调的是内部的光网发展最大的是干线网,光网的公司,光传输网都是以学习人家为主,中国的企业基本上跟着学的状态,光纤网络基本上是干线在走,那个时候大家不谈FTTH,因为那个时候设备也很昂贵,我们是无法去谈FTTH的事情,2000年基本上是干线网络发展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边全球的光纤达到一千公里的规模,出现了2000年的IT泡沫,泡沫像啤酒生活当中难免会有泡沫,2000年股市泡沫下来,IT的企业状况也下来了,接下来又沉默了好几年,大家比较少谈光网络。这两年又有新题目,这个题目在最困难的03、05年的时候,日本搞出来的,日本有点像中国的联通北方,日本老龄化,第二问题移动通讯在固话网的升级,那个时候出现一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宽带是一个好的办法,太多人不想打电话,政府也看到了宽带是一个战略性的思想,政府支持企业去大力地推进FTTH的建设,一度创造了全球光纤,全球最低迷的时候日本光纤市场是最火的。那是八年前,日本FTTH应该是八年前开始的,到今年一千多万用户,这是日本领先的做法。
    到今天为止我们所看到的,包括我们使用的角度来说,从媒体关注的角度来说,今天看到的是无线,我们比较少关注地线活动者,基本上不会像无线手机那么好玩的感觉,但是有一句话可以说,最后的光网会遍布所有的地方,如果说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的话,很多的东西离不开太阳,我们的通讯也是毫无疑问,现在我们差不多要讲到电信的专家说了现在是500米以上用光纤了,现在500米也太远了,以前是最后一英里,现在是最后一公里,现在的理解应该是最后500米,有个别的厂家做最后一米,最后的光纤会拉到桌上,这是可以看到的故事,如果说2000年左右的干线里面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最大的发展655,中国的专家对615有很多的考虑,把一根光纤里面的分的东西越来越多,现在我们所谈的FTTH,2010年看这个专业,FTTH进家庭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个两个题目,一个是成本,家里面用是消费品,以前我们做的干线网基本上是电信公司的事情跟老百姓不相关的,日本干线网说到我们家接FTTH,这要快速的安装,成本和易安装这是FTTH所遇到大的挑战,这里面催生了新的产品,包括一些涂料,这些外衣要靠在主流身上就是光纤,刚才主流是157光纤,我们基本上把硬梆梆的玻璃变成非常柔软的同时也不衰竭的情况,这是光网络里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接入网一多造成整个网络传输的信号很多,干线网络的提高也是要做的,现在大家关注的重点进楼里面光纤带来一系列的产品,刚才说光纤本身要有新的型号,同时一系列的配件,包括光纤的结构,以前看的是黑的在墙上,现在光纤是一点多毫米,非常的细,这些都是新的挑战,有些题目是可以做的,FTTH相关的产品,这里面如果十年前干线网络是国际化的企业,企业的企业边走边学,我们在某些领域还有超越,我觉得FTTH领域里面中国的企业有干好的可能,我们要针对中国用户来做的,我们的居民区的结构也是不一样的,这些情况是都是中国的特点,建FTTH这样的用户网络的时候,发展是我们特色的产品,我们特色的设计方案,是我们特色的一些设计这是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另外我们人口多,13亿人口,我们那么多家庭倒推一个人一户,或者是几个人一户也好,这些数量是别的国家不能比的。FTTH在未来中国的发展,所带出来的光网络的发展这个影响是很多的。
    最后富通方面的发展,我们是22年前成立的,基本上做最早的电话线,经历了铜缆、经历了光纤光缆,最后搞预制棒了,每天都在烧钱,可惜的是这个棒我们基本上过关了,已经大批量的生产了,157相关的预制棒这方面的技术我们也突破了,我们去年搞了产品鉴定会,这个鉴定会原来是信息产业部鉴定会的最后一次了,以后就改成工业和信息化部了,我们也感觉很高兴了,再次谢谢大家。

    毛谦:谢谢徐总,从刚才大家发言可以看到光网络发展的的确确是涉及到方方面面,光网络毕竟是最底层的,无论是固话的应用还是移动的应用都会涉及到光网络,手机接入的部分是,但是进到设备里面干线仍然是光网络,即使是中国移动这样的大规模移动用户的公司对光网络建设也是非常的重视。

    唐红炬:我来自中国移动设计院,我代表个人谈谈今天参加论坛的一些感触,刚才几位专家、前辈谈的,中国的光纤网络短短20年时间发展成了全球可以说数一数二的网络,各位前辈、领导和专家,包括我们在里面都做了一些探索,谈到今后中国光纤网络的发展,我个人也觉得有点感触,回顾这20年来的历史,刚才讲老总谈到的,我同样有幸亲身经历了,91年、90年谈判我们建第一条IT光缆的艰苦的程度,当PDS140、565系统艰难的程度不堪回首,当时是我们几天几夜无法睡着,包括我们各个方面国内的企业,研究院共同的努力在短短几年突破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从传输设备、光线光缆做的通讯基础设备一些技术使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有了自己的发言权,我们现在光纤光缆在最近几年尤其从03年之后中国移动的合并,我们03、04年中国移动全国采购光纤仅仅三四百万,每年是大跨步地发展,今年的需求的预测,徐总、韦总直接的光纤光缆制造厂家会更加关心在今年年初的各种媒体各种分析都对中国移动光纤网的需求做了非常准确的一些预测,也确实是中国移动的需求大概在一千五六百万,甚至是一千七八百万的数量级,和几年的三四百万有了很大的跨越,这么的光纤需求并不仅仅是中国移动,今年中国电信在1200万到1500万,三大运营商加起来基本上达到4800到5000万这样的需求,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长足的发展,一是来自于国内的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另外一今年有一个特殊情况。我想提醒包括咱们大唐、中天等等各位光纤光缆制造企业提和醒,今年的大发展需求到这种情况,不但是几个运营商要建设,也给你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怎么看待今后大的增长,是常态还是突发情况,这里面有经济增长给国家通讯事业带来的每年百分之十几到20%的因素,也有突发情况在里面,这突发情况包含几个因素,第一去年的08年奥运会,08年奥运会基本上耽误了三大运营商为主的国内通讯建设至少三个月的建设期,这个原因大家众所周知,包括封网包括保障通讯等等,从建设的角度我们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
    第二是去年年底金融风暴各国政府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中国的反应非常的迅速,中国启动四万亿投资,这四万亿拉动了中国的建设,前两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是非常的成功,我们不仅仅是经济复苏的苗头是肯定复苏了,这四万亿出来了以后带动各个地区,从中央到地方各种建设方面的一些拉动,同样是为通讯建设我们也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肯定受到带动,今年的投资建设也有几个因素,今年的光纤、光网的发展里面也有个飞跃,第三个年底,我们我们发布了3G的牌照,3G牌照的发放在大家的议论就已经出来了,我记得年农科院跟毛总请教一些问题的也听到了一些3G的问题,从那个时候大家对3G非常的关注,直到现在我们才开始,08、09年真正进入的3G建设的时期,中联通5月19号那天要宣布建3G网络了。中移动我们是受到国家的委托,理所应当的承担了自由资产的TDWCDMA的3G网络的建设,无论哪家网络上加3G,都是去年底今年出提出来的建设,今年光纤网络发展的大跨越这个因素也要考验,这三点因素和我们国家近20年代国民经济的增长每年带动的投资建设增长是不一样的,不是一个常态,仅仅08年底、09年初才开始发生的,这三点公布今年的建设开始之初那个时候都有预测,这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关于3G网络建设,关于大跨越增长的需求都有一些预想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大,今年我们一开始最初的时候大家只讨论了需求,我没有想到像今年这么大,这也是为什么大唐、富通我们的历程是什么样的情况。
    谈到今后的中国光纤网络的发展方向,我们中移动虽然说现在今年开始刚刚进行全业务建设,但是中移动从06年开始我们对全业务进行了一些内部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建设、网络维护都进行过准备,尤其是08、09年开始我们就在形势下全业务的经营情况下,我们如何去部署建设我们的网络,咱们业内都知道,光纤网络的应用从90年代中后期,咱们国家完成了干线网络建设的之后更大的经历,无论是中电信、中联通、中移动都在搞建设,这点上也是光通讯领域个人认为尤其是光纤光缆,光纤光缆的应用毕竟是最终是要靠我们每家每户甚至可能是每一个规模不大的小公司它们来推动,光靠主干网络应用光纤网络数量不够,再说这部分的工作基本上完成了。
    所以说从今年年初到国庆节前,在我们集团公司岳老总等等多次关心下,多次我们制订了我们最终出台了在全业务经营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去建设我们中国移动自己的城域,传输网的指导思路,我们各个省公司去执行,这个文件出台的话,看起来好象距离08年底我们拿到3G牌照全业务运营事件已经过去了八九个月,我们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讨论,我们也学习的一些经验也吸取了一些教训,刚才我们同行中电信等等同志讲了,中移动也会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投入,技术的标准方面选择不是很一致,但是目的是一样的,我们会在中移动末端网络运行,我们在城域传输这块也会依赖于光纤这种有线传输来解决我们的城域传输、本地传输的需求,同时除了光纤网络本身建设之外在本地传输网中国移动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停止采购MST的SDS的设计,开始大规模采购PTD设备,刚才我们毛总讲的,分组交换IP技术为代表的是今后的主要的发展方向。
    明年开始要样烽火、华为等等的传输设备制造商更加地感到,在PTD设备方面如果不能够很快地适应运营商适应建设的业务,用户的需求,你原有的阵地会流失,同样对于光纤光缆制造企业来说,如果仅仅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绩而不去抓住研究核心技术,提高核心生产力,竞争力,在今后的发展中也会对我们和我们运营商所要求的期望值也会越来越高。
    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举个一方面的例子,我来自设计院,设计院现在给运营商主要提供的是工程技术方面的支撑,对于运营商来讲,我们会选择先进的技术,但他更会选择如何把技术更加实际地投入到工程和网络建设当中去,如果说是拿金子般的代价来建设网络肯定不是运营商所需要的,因此如何更切合实际把技术应用到网络中去,这是设计、施工或者是研发单位需要时时刻刻在脑子中想到的一个问题。
    刚才大家讲到了今后城域网中最后一公里也好,最后500、100都好,光纤要应用上去,怎么用,怎么放,在中国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和国土,东部沿海城市和中南部和中西部以及东北部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城市建设规划各方面都不一样,有的地方差距很大,这方面我们要因地制宜想出各种各样的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来满足运营商的需要,如果仅仅是一种模式向运营商推销不会得到好的结果。我们在这次会上有一个发言,也想让各位到时候交流交流,我们最近一两年中国移动做了一些小小的实验,我们更主要的关心如果真正突破最后一公里、500米的一些困难,这方面我们中国移动面临的困难很大,这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
    另一是网络运维运营商一些感触,我们目前采购的光纤光缆绝大多数都是咱们国内自己研发生产制造的,近年来有一些中移动情况来看有一点小的意外,国内的光纤光缆市场供不应求,我们也采用了进口的光纤和光缆,但是从成果来讲,从目前国内的光纤光缆整体势力来说,国内的光纤光缆制造企业完全可以满足今后各个运营商在这方面的需求,网络的质量这方面就会更加突出出来,也就是说你产品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的质量,以前毛总刚刚讲过,曾经发生过无论是光缆外皮材料也好,里面的油膏,甚至有可能光纤本身等等总而言之光纤中各个原材料以前都或多或少出现过问题,从而影响到整个网络上带来的传输信号的一些损失,给运营商也带来一些问题,我们这两年从03年开始中国移动进行了集中采购,就是以光纤光缆为主开始进行这项工作,第一次进行采购就是光纤光缆,现在来讲很多集中采购的工作扩大到上万个品种,通过六七年的光纤光缆进行采购以后得到几个体会,第一就是整体的产品质量就提高,我们光纤光缆采购中心到目前为止,这个工作开始之初公司领导指导过就是严把质量关,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匿名的抽检,我们抽检到的厂家送到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去进行检验,评价之后只有代码没有厂家名字,03年那时候是看是比较苛刻的手段,来逐年采供应商供应的光纤光缆的质量,从历年的检测结果出现问题是越来越少,整体的质量是越来越提高,说明整个光纤光缆制造企业在国内是整体实力的提高,这一点也是中国移动通过这样的工作希望达到的目的之一。
    这些企业的实力在壮大,目前无论是世界上最新型的光纤,包括我们现在正在推的适用于城域网光纤到户,还是长距离的大楼传输的光纤也好,我们国内的制造企业都能够提供,这里面不用讲长飞、烽火、富通这几个大型企业,包括我们现在一些原来规模不大的企业,现在也都发展跟上来了,整个的制造企业群体在往前突飞猛进,这是我们发展今后是非常大的支撑,中移动今后还会在建设国内网络的前提下还会去更多地其他的运营商进行合作,有可能建设跨境的或者是国外的网络,这方面如果没有国内的雄厚的产业基础做支撑,这一步今后中移动是绝对不可能迈出去的。
    第三点我想谈谈,咱们今后高质量光纤对我们运营商投资风险方面的影响,现在我们中移动也好,中电信也好,中联通也好我们自己内部的运营商都有一个想法,想把光纤利用率提高上来,这一点我刚才跟毛总谈到的前几年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运营商都感觉到光纤的利用率太低了是不是有重复建设之嫌,无论是信产部、公信部都在想方设法解决这样的问题,从我们这两年建设的情况来看,集团公司要求我们各省公司在光网络建设中时时刻刻注意到提高光纤的利用率,提高光纤利用现在来看我们发现有个问题,各地方建设的时候布放的光纤新数有的时候过于偏大,一般光纤布放除了满足现在的需求还有一定的余量要放在那里,但是盲目扩大光纤新数对企业是浪费就是一个资金沉淀,就是投资风险,资金沉淀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很容易理解,投资风险一般想不到,最典型的例子是653光纤,653光纤当年投了之后如果说我们没有及时地国家各个运营商把思路改变过来,仍然大量投监653光纤造成的浪费到现在来看是非常大,目前来说过分地光纤光纤跟光缆的新数对今后也是很大的风险,我们现在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新的品种很快地推出,目前的652的技术和以前的652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如果我把光纤新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的话,对我整个的运营商我们今后网络投资的风险,技术的风险来讲就会大大降低,这也是在运营商方面来讲要非常关注的方面,现有的高质量的光纤满足业务的需求,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的光纤是我非常需要,但是我们在工作中我们会尽量避免大量地布放暂时用不到的光纤,光纤质量对我们网络的影响也是非常希望制造商能够给我们把关的。
    从今年开始我们对中国移动采购的光纤光缆采购质量有了另外的措施,不但是进行产品之后的匿名抽检,我们要在采购之前要向所有有意向中移动提供光纤光缆厂家进行实地的考察和检测。已经在今年开始了,去年进行了试点效果不错,今后都会这么贯彻下去,我们对光纤网络的质量非常的关心,我们希望今后光纤制造企业,光缆制造企业包括传输设备的无线设备制造企业,在这方面能够给予更大的关注,对国内厂家的支持力度中移动肯定会一如既往给予支持。展望到今后2010年,甚至2011年中国光纤网络发展,我们中国移动也充分考虑了发展的速度,认为光纤光缆网络对无线网络支撑也会是非常的巨大,我们在今后的建设中跟明年的建设策略中我们提出两套无线加有线来建设我们的城域网,因此在这方面我可以肯定讲,我们各个光纤光纤制造领域在明年仍然会看到中移动在这方面有比较明确的态度,不会仅仅是以无线建设为主,但是无线毕竟是中移动主要的建设领域,无线和有线是互补的关系,这一点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就谈这些。

    刘湘荣:从另外的层面大家可以考虑,不光只是追求技术的高端,我们技术的宽度也作为一种研究,人们赖以生存的研究中心已经到了不能离开的地方,任何时候都需要工艺的存在,包括国家“512”的大地震,我们很多领导说高科技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现在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乃至对整个网络建设的人力的要求,这个方面应该是我们重点的研究的分支。

    唐红炬:我们非常希望它能够提供出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现在建设基站方面,现在建设TD基站和2G的基站不一样,2G是铁塔或者是基站的形式为一个点的建设,我们目前TD建设母站带子站,也就是射频大远的形式来建设TD基站,这个过程中对于光纤光缆的特殊的要求体现出来了,这方面产品并没有跟进上来,这个产品的市场多大我们不好说,但是我们现在有这样的需求,也许这样的需求对今后是很大的市场,另外一方面今后几年国家要建几十条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旁边的基站覆盖是中电信、中移动、中联通必须要去做的,而高速铁路它现在整个的信号覆盖和我们目前2G的覆盖网络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这些基站是特殊研发的设备,同样需要的光纤光缆如果有能合适的解决这样的问题肯定是运营商非常欢迎。
    高铁明年底就要竣工的,这方面的示范效应回影响其他几十条铁路,这个方面各个院校和研究机构要能看得到市场的需求,今天我得到一个信息,康宁公司在这方面专门为高铁已经跟台湾方面有一些研究了,他们能够看到的情况说明他们有些独到的视角去研究这个市场和需求,我们做这些方面,刚才我们刘总讲的技术不能高精尖而要更广一些,还有一些方面,我也正好借这个机会讲到,我们进入到最后一百米,我们中移动发现有一些产品,传统的产品并不适合在这方面应用,哪些产品更好一些也希望跟在座的光纤钢缆制造厂家进行更好的沟通。

    毛谦:还剩下一点时间,按照会议安排,我们提请媒体来进行提问由专家进行解答。

    记者:我是来自中国电子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帝斯曼公司的陈总,你刚才讲了光纤入户一个是架子,一个是操作,咱们推出的技术对操作肯定是有非常大的帮助,我想问一下方面成本方面有没有帮助,会不会咱们的制售非常昂贵。

    林为斌:我们对整个的成本的影响是不大,不会因为说这个新的研发而造成价格的升高。

    记者:咱们目前对全部的应用情况是什么?

    林为斌:目前G657这方面的研发一般是在官方做得比较多,我们帝斯曼有一些新的研发,主要是透过官方,公司已经有了这个发表,在瑞士也有这样的技术,这方面已经有一些实际上用的,在中国还是刚开始我们也希望把这方面的技术带到中国,希望也能够在最后的一公里将这方面新的技术带到中国。

    记者:我想问一下移动设计院的唐总,您提到了光纤的采购量是由于三个突发的情况,可能造成量的激增,是不是明年可能光纤的采购量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下降。还是会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

    唐红炬:我想可能刚才表达得不是很完整,我刚才表达了两个意思,我们今年光纤光缆在国内的需求供不应求局面有两的方面造成的,一个方面国家将近20连续经济的高速的增长,这个因素是常态,带动了中移动甚至于50%的光纤需求的增长,这个数字我在发言的时候会详细地表达,这是常态的因素,影响了中移动在这方面的需求,还有一个大方面的因素其中有几方面小因素,刚才讲的去了08奥运影响也好,四万亿拉动也好,全业务的运营给运营商带来的影响,突发因素是今年开始的,并不是会在今年结束,比如说我们全业务进行建设这个情况,并不是说只会影响09年而不会影响2011年,这个在行业进行分析的时候要考虑到,比如说四万亿投资这块要充分地警惕起来,政府的投资拉动不可能每年都会都拿利润,政府的投资的拉动在有些地方在今年体现出来,有些地方可能会在明年或者以后体现出来,方面市场详尽地分解,总的来说2010年国内的光纤的需求15%到20%的增长,这个增长不会因为奥运的结束,不会因为的四万亿投资的项目的减弱而下降,整个中国的经济和通讯网络的发展这个速度是虽然整体来讲增幅在下降但是基数变大了。谢谢。

    记者:刚才咱们帝斯曼的柳总介绍了一下帝斯曼在提升微弯性能上进行的大量的投入,还介绍了一些中国国内外厂商进行合作的情况,想让您具体介绍一下合作的情况和合作取得的成果?

    柳懿:实际上我们现在微弯概念的提出大概是在去年开始的,实验室做了一些具体的实验,我们是在今年年中的时候和美国的运营商微讯,针对他们的网络出现的微弯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第三方的合作,我们已经有相关的,在上个月9月份已经在网站上有相关的新闻发布,具体的您去可以参照一下新闻发布这帝斯曼的具体的技术的成果,实际上我还是回到我刚刚讲的,包括这位记者提出的,我们帝斯曼关键是说技术是一方面,对外资公司来说可能创新,技术是一方面,我不想给大家一个印象技术是高成本,恰恰相反实际上我们这种技术是为了降低网络的成本,你要知道对于网络的运营商成本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投资成本,这个年初基本上预算下去了,还有一个是运维成本,维运成本是边际成本递增的效应,一旦出现了问题造成的成本的增加的额度是集合数的增长,我们帝斯曼微弯的概念是为了帮助降低运营商的投资风险,唐总也提过了,这是降低它的投资风险,实际上是为了降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主要是可变成本,这是帝斯曼真正推行的理念,包括我们的一个运营理念保护网络投资的未来保障,所以说这块我们技术和成本是密切相关的,技术带来的是成本的降低而不是增加。

    毛谦:时间关系我们现在再给一个机会。

    记者:我是来自通讯产业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林总,刚才有些专家提到,光纤光缆在一些新的地方,高铁等等方面的应用,帝斯曼在作为在全球很多大的市场建设下,你们有没有关注到这些新领域,或者有没有好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林为斌:实际上帝斯曼公司是光纤涂料的制造商,我们只能在涂料这方面做我们的研发,实际上对于像高铁这些很多的实际上是怎么样让传输信号衰减传得更远更稳定更可靠,这部分帝斯曼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发,我们是针对看微弯特性这方面做的一个很大的突破,我们帝斯曼的涂料系统可以将微弯的特性可以降低到90%,基本上让微弯的敏感性可以降低到90%,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带给光纤制造商在机械的操作的空间会更大,也有在光纤的结构方面也可以做一些设计,我们帝斯曼在微弯的特性的改进了以外,主要是在制造的时候他们的拉丝的一个流程和工艺,过去因为实际上微弯的特性实际上理论上很简单,用光纤里面是玻璃丝外面是组合光固化材料,一个是内层一个是外层涂料,内层就像弹簧一样可以做一个保护,不受外力的影响,微弯的提醒主要是在从么层的部分改进这方面的特性,理论上很简单,但是如果现实到制造工艺上会非常的困难,因为如下微弯要将里面内层变得很软,它的软硬度变得软的时候通常在拉高速的时候会非常困难,我们的研发的不但可以兼顾到微弯的内层的软度,同样在拉丝的高速的情况下可以拉丝,不会影响到它的软硬度,特别是拉丝的机台速度一直在提升,中国从以前中国的关键厂商从过去的一千米每一分钟可以拉到一千三百米、要从一千米到一倍的速度以上又不牺牲磨量的特性更要增加磨量特性这方面是需要很大的技术的突破,因为机台的关系还有另外的特性,在它的挥发性的特性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大的改进,我们帝斯曼在拉丝过程很多的关键厂商在预制棒方面的改进,预制棒也越做越大,拉的长度也越拉越长,我们做研发的时候完完全全是按照下一代的光纤市场的需求做的研发,这方面的研发我们看到关键厂商和市场的需求我们做这方面的技术研发,帝斯曼有40多的材料的制造的研发的经验,我们也希望因为很多的东西是在有专利的问题,我们考虑到专利的问题的时候要带到中国的时候,希望中国的制造商一起来研发新的技术。我们帝斯曼也是希望能够在中国更多做这方面的贡献。

    毛谦:谢谢,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再进行提问了,今天高层论坛非常好,各位嘉宾都谈了很多对中国光纤网络发展的看法和观点,有一些也是提出了一些问题供大家来思考,我相信在咱们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中国的光网的发展,无论从网络的建设还是技术的发展方面都可以得到进步,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各位媒体记者和其他的朋友谢谢大家!
 
地址:上海市金都路3266号莘庄工业(科技)园1幢3层 邮编:201108
直线:021-54830497 传真:021-54429643